新宁花絮

等你在来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等你在来生文集最新章节!

      新宁之行尽管只是短短的四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竟然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新宁的山和水在我的游崀山中已留有痕迹。似乎觉得不太过瘾,新宁的人和人文环境在此细细赘述。

    当车子驶进新宁境内时,心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激动不已。眼睛不时被车窗外的美景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绿。绿的山、绿的禾苗、绿的玉米苗、绿的西瓜苗,远远望去,空旷望不到边,像绿色的地毯,又像一块块绿翡翠。那一刻倾尽所学的关于“绿”的词都不够用。久居喧闹的城市,眼里突然窜进的绿色,清爽宜人。涤荡着蒙尘的心。

    车驶进县城主街道。街道宽敞、整洁干净。全然没有市区那般拥挤和喧嚣。下了车,早已有等候多时的政府工作人员迎上来。感受着虽陌生却热情的笑脸,旅途的疲惫和颠簸带来的不适顿消。饭后稍作休息,预期的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县委书记其人

    走进幽静的政府大院,红的花绿的草相互掩映,一棵久有年代的古树盘根错节诉说着沧桑的岁月。在二楼的办公室门口,是一块醒目的“八荣八耻”宣传牌。按照事先的安排,书记是在办公桌前接受坐在沙发左侧记者的采访。正准备进入主题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起身离开办公桌说“我还是和小刘坐”我一下子慌了,我怎么可以和县委书记同坐?我可不能抢镜头的。受宠若惊的我赶紧逃离。因他的细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钦佩。堂堂一个县委书记,竟然没一点架子。当听及他接连两个小年都和农民一起吃住时,更是感动。一个好的父母官是知道该如何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的。而这些并不是靠嘴上说说而己。对于言谈中那些为民所做且以后要做的,那些具体数字我不太关注,我在意的是能触动灵魂的每件细微的事。

    她是他的眼睛

    在新宁法院宿舍,有幸见到了全国自强模范、国家一级作家、省残联委员——曾令超。双目失明的他出版了八本书,实属奇迹。一个盲人付出的艰辛难以想像。当我们了解到其成功背后的故事,无不为其妻蒋大姐而敬佩。蒋大姐拿出他的手稿给我们看,全是一些非字母、非数字、非符号令我们一头雾水的“天书”起初我以为是盲文,蒋大姐解释道那只有她一个人能看懂的文字。或许是多年的相濡以沫让夫妻俩有了一种默契。她将专用模板划上格子,曾令超就靠摸索格子写字。在每一行“文字”下面都是蒋大姐的译文。这一篇篇的手稿后面凝聚着蒋大姐多少的心血啊!蒋大姐说曾令超常是凌晨两三点起来写,有时突发灵感有要修改的,不管什么时候,她都陪在他身边。了不起的男人!伟大的女人!他没有眼睛,她是他的眼睛。

    新宁的伟丈夫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相信坐在我眼前的这个略带拘谨、高大帅气、戴一黑框眼镜的儒雅男子竟是已编著九本书的青年作家——宁伟夫。

    向来崇拜有学识之人。对于他的从文经历甚是感兴趣。于是我索性打破沙锅问到底。一提及文学,他一改之前的拘谨,腼腆地冲我们一笑,随即轻松随意地侃侃而谈。

    在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做了几个月的木工。生活的艰辛让他与命运抗争。他重拾书本,重返课堂。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然而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强让他再度出现在复读班。机遇总是格外垂青不屈命运之人。他成功了。从此,他的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峰回路转后看到了别样的天。

    源于对文学的爱好,在别人沉溺于牌桌留连于推杯换盏间时,他在字里行间穿梭乐此不疲。我手上捧着的这本崀山传说写了崀山五十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一个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后,每一处景点都那么神密,那么令人心驰神往。

    青果缀枝头,橘香飘万里

    在脐橙生产基地,那山连着山的脐橙树让我兴奋不已。成片成片、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青果缀满了枝头,山风微微送来淡淡的橘香,沁人心脾。我贪婪地闻着橘香,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让这片橘林大放光彩。或许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遇上花期和金果压枝的季节。如果赶上花期,那白色的花在绿枝间会是一副多么美的画!那飘万里的花香不把人醉得不知返才怪。如果在脐橙成熟的时候,看那满山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树枝,看那农民乐滋滋的笑脸,那又会是一副怎样动人的画面?

    苏轼有诗将橘的美景描述得淋漓尽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唐朝张九龄为橘树的傲霜斗雪精神深深折服,诗句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一方山土养一方人。新宁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在晚清四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两百多个。总督就有好几位。从字面上我把“新宁”解释为“清新、宁静”这是我归程后的感受。新宁的山、水、人,一直在脑海里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