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国论者

呆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呆羊文集最新章节!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雪鸿的“美食爱国论”也是事出有因的。他自幼生长在一个旅游饭店业的家庭,父母双亲,乃至街坊四邻居都是旅游局系统的工作人员,所以他从小就有很多品尝美食的机会,同龄的孩子还在丢手绢儿、跳皮筋儿的时候,他已经几乎尝遍中国八大菜系了。家中那些关于美食典故、传说的书籍、菜谱,就是他小时候的课外书。这些无心插柳的知识积累和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成了雪鸿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

    渊博的见闻阅历和行业知识,使得雪鸿成为一位地道的美食杂家。他不是厨师,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每道菜制作上的缺陷或亮点;他不是学者,却能借一种美食引出一段史话;他不是专业的营养师,却对中医药和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让他可以对一道菜的健康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美食,雪鸿坚持美食是为身体服务的观点。他认为食物的第一任务是满足人体的需要,其次才是带给人的享受,单纯地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无视某种饮食方式对身体的影响是不理智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为杂志撰写品评餐厅的文章,他乐于从细节入手对每家餐厅进行综合考察,甚至连“停车是否方便”、“洗手间里洗手液的质量好坏”这样的毫末也不放过。正是由于专业水准和消费者视角,使雪鸿深得读者喜爱。现在,除了餐厅评论,雪鸿还在为很多媒体的美食栏目供稿。

    除了读者和媒体,还有很多的餐饮业经营者也在渐渐关注雪鸿,在开业或者调整菜品的时候会请他前去试菜。这其中当然有不乏水准欠奉、却冀望雪鸿能笔下超生的角色,被雪鸿一概回绝。他还特意有所针对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座右铭——“顶多锦上添花,岂可颠倒黑白,可以有所侧重,恕难凭空虚构。亲临,是下笔的前提;体验,是遣词的依据;评,必有理可依;感,需由心而发。这,才叫评论。评论不可丧失原则,原则问题,如同国家之主权,寸土不可相让。”

    雪鸿最为忧虑的,是所有开在境内的洋快餐,原先是炸薯条、汉堡包、现调可乐当道,近来又流行起了韩国料理。为了反击“大小列强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略”雪鸿旗帜鲜明地推出了一套美食爱国论:他认为通过美食,可以达到文化上的渗透,甚至是某种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现在中国对外在推广中国名片,对内在加强传统文化的宏扬,而美食应该是一手好牌,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应该更有诱惑力,同时具有更低的推广成本和可操作性。当这些人接受了中华美食以后,同时也会接受下不少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而对于国内的一些年轻人来说,通过美食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远要比空洞地说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这叫先有中国胃,再谈中国心”雪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