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进入浅瓷

邓夫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邓夫人文集最新章节!

      干渴,干渴

    唇边的血丝,只会

    引诱舌尖的幻想。无法

    浸润风干的脸庞

    那些鲜花,摇曳

    在梦幻的家园

    几乎要伸手去,轻触

    枝头的一叶

    怎么会是你曾经的笑靥

    一滴眼泪

    竟成划过的渴望

    呼喊,呼喊

    炽热的火焰,只会

    灼伤压抑的胸膛。无法

    点亮黑夜的苍凉

    那些塔铃,回响在

    远方的雪山

    多想凝神,去谛听

    遗失的轻诵

    怎么会是你逝去的呼唤

    一刃锋利

    戳破了仰望的目光

    ——豆秧,救赎

    点开这篇救赎,我怔了许久。于文字之中,又于文字之外。

    有太多的似曾相识,有太多的不期而遇。深深相惜。文字里的气息在瞬间,覆盖了裸身的时间。仿佛——

    闭目访旧梦,梦里残温醒。

    诗如梦境。一场述说,一次旅程。我们的生活中,现实能占多少,虚幻会占多少?很多很多时刻,我们一边迷失,一边迷恋。迷失于幻想中,迷恋于幻象中。

    我们需要一个载体,一个支撑,来释放心中压抑已久的情感。于是,就有了诗歌。每个人的心里,都涨落着这一片海。

    救赎,是一个饱含着血泪的词。

    沉重直逼心灵,逼得你无路可逃。只有,只有直视自己。直视是痛苦的,如同生生揭开伤疤。然,痛苦过后往往是清醒和快意。

    作者善于用叠词来表达捕捉意识。干渴,干渴。呼喊,呼喊。除了干渴只有干渴,除了呼喊只能呼喊。血丝,引诱,幻想,无法,风干,炽热,火焰,灼伤,压抑,苍凉,遗失,戳破

    如千万簇利箭,把我的视觉乃至灵魂彻底洞穿。一句话,就可以凭空将力气一丝不剩地抽走。思想脱离躯体,而躯体,正似慵懒无力的残阳无声散落——

    我看到孤独,极致喧嚣的孤独。我看到荒凉,极致富饶的荒凉。

    我看到痛苦,无法超越的痛苦。我看到热烈,无法复加的热烈。

    还有,还有梦幻的家园。那里有“你”曾经的笑靥,笑得山花烂漫。

    还有,还有远方的雪山。那里有“你”逝去的呼唤,唤得心神宁和。

    曾经和逝去,叹息般无助。

    就是这些词语和词语间,意向与意向间,层层明喻隐喻的结合和切合,最后响应主意象的契合——

    那一个个令人哑然的情节,如多棱的冰块折射着火,却有着难以驱散的最冷的寒冷和最热的炽热。

    最终,最终的最终,黑夜里的黑冷凝了这样的时刻,泪光濯洗了目光。在这里,救赎只是一个过程。你失去一切,你得到一切。最后,你目空一切。

    豆秧的诗歌有一种纯然的灵性,于诗歌中词语自身所带的色彩无关。

    点开这首小诗那刻的震撼,一如初识时的那句“月光下的浅瓷”浅瓷月光,温柔又隐秘的召唤。初雪一样的月光,透过摇窗的槐花枝叶,瓷器薄如绢,莹如粉。

    然后,月光进入浅瓷,在白里加了一点白,在亮里加了一点亮,在透明里加了一点透明。神秘,清澈,安详。

    这样的诗歌若隐于一片文字的密林里,我还是希望能将其一眼认出,并接纳。

    ——如同接纳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