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没有尾巴的鱼的部份作品二

邓夫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邓夫人文集最新章节!

    应鱼之邀,有空给他写篇散文诗的点评。

    其实对于我来说“点评”二字是矛盾的,就象一个人的文字不能量化一样,文字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倾诉,是梦的延伸和理想的飞翔,也只是为自己涌动的心事找一个出口。另加上个人对鱼的文字的喜爱,所以,我更愿意用“共鸣”和“感应”或者“聆听”

    和鱼交往不深,从几次留言里,我却能看出,他是一个善良且感性的人,渴望倾诉,文字,正是他倾诉的一种方式,渴望被人读懂,就象他文中的一段话:“孤立的滋味,是很难受的。我一直在孤立地写诗。就像一个人反复写诗,是因为他需要倾述,和一个真正的知已倾述自己一切真实的情感。诗歌需要知已,但更需要一些真正的倾听者。来分享那些痛惜,那些热爱,那些逝去,那些付出,那些告别或者决别。”

    我喜欢鱼的文字其实一大部分原因也是来源于他的散文诗。

    而对于散文诗这种文体,在红袖里也只是列作诗歌里的一个分支。追溯散文诗的历史,通过波德莱尔,惠特曼,泰戈尔一些人的作品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新文体。

    为此,我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其中“散文诗”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象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也有这种说法:“散文诗是以短章的形式,用轻灵而富于内涵的意象、简炼有韵律并且富于节奏的语言,自由抒发内心世界的一种文体。它是文学队伍的轻骑兵。”

    我个人写散文诗喜欢尽量地往诗歌这方面靠,而鱼大多数的散文诗是往散文这方面靠近,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对于散文诗的理解不同,写出来读出来的东西也就不同。记得很久以前有位朋友对我说:“会分段的人就会写散文诗”我听后心里很痛楚,也很悲哀。在这样一个需要倾诉的年代,我想没有任何一种文体比散文诗更合适诗人们张扬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揭示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的,用充沛的情感,无拘的想象,扎根实地,就可以做一次心灵文字里的漫漫探索。

    “一棵棵青绿的麦苗,在平原上无穷无尽地涌动着自己体内春天的血液。在我们的记忆里鲜活。

    麦子,平凡的作物,有着内在优秀的品质,养育我们的生命。麦子。给我们温暖的作物。它们期待风调雨顺的日子。

    落雨时候,它们正在做着关于成长的梦。落雪的时候,它们正在做着关于春天的梦。在梦中,它们不知不觉地长大。它们在梦中和大地相互温暖,相互泄露天机。它们内心的独白,终将点亮平原上的风景。

    六月,太阳毒辣,一阵阵的燥风让它们醒来。那个老农民早就磨亮了镰刀,准备收割。他早已把打麦场碾平。麦子金黄的潮水,拍打着村庄的安静,拍打着一个老农民的希望,拍打着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

    麦子在阳光里成熟。阳光在麦子里榨干了稚嫩的东西。麦子的颜色和父亲的颜色,和母亲的颜色很相同。麦子是父性的作物,却有着母亲养育的能力。一粒麦子,就是衰老的父母,一粒麦子就是向下扎根的太阳。燃烧的太阳。生命的太阳。

    麦子被岁月酝酿成醇美的酒。在一个个晚上,被一个老农民反复啜饮。那个老农民大醉一场,一醉不醒。但内心里的情感依然滚烫!”

    ——没有尾巴的鱼/麦子

    从鱼的那篇秋天,果实,生命和行走到今天看到的这篇麦子,让我看到了鱼创作的一部分源泉,阅读生活和感受自然,在辽阔的天空和广袤的大地里用一种朴素又悲悯的交谈,触摸着乡村民间的生命的心跳。

    因而,原始的,心灵的,血液的,创新意识很强的散文诗,应该是在享受现代时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那些沉淀在骨子里,奔腾在血液中的民俗的诗意。贴近生活,从最细微最卑微的事物里寻找闪光点,用感恩的姿态,用横截面的鲜活来抒情,来寻找生命中的本真。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诗人是民间的嗓子。”

    “麦子的颜色和父亲的颜色,和母亲的颜色很相同。麦子是父性的作物,却有着母亲养育的能力。一粒麦子,就是衰老的父母,一粒麦子就是向下扎根的太阳。燃烧的太阳。生命的太阳。”

    这一段,真是几何学一般干净与透明。读出来,诗意中又多了几分感动和反思。一句便超越了多少的陈词滥调,不仅新鲜,且有深刻的蕴味。从麦子里感念父母之爱,语言也许只是载具,却盛满了思想和感情的琼浆,一字一句,功力浑然天成。

    “无论时光怎么流逝,世事怎么变迁,我都像一棵白杨一样活着。无语的姿态。无语的苍凉。沉默,是等待春天前来书写的心情。

    是谁辜负了和春天的约会?是谁辜负了一场大雪的抒情?是谁辜负了我的用情?一帘春梦: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古老的庭院,无声地倾诉着内心的渴望。我被你的目光湿透。

    是谁辜负了我这么用心的付出?独留下破碎的梦痕,沾染尘埃。被时光敲疼的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除了祝福。

    你一直没有回来。你却仍然在我心眼的瞳孔内,梳理旧时的记忆。旧时的情绪。明亮的照耀你的双眸的是什么呢?

    佳期如梦。柔情似水,也没有用。每一次呢喃,都和你有关。你离开之后,我沉静下来。

    我们面前的,我们体内的,我们暗处的小河,依旧缓缓地流淌”

    ——没有尾巴的鱼/微微流淌

    再看这篇微微流淌,微微流淌,柔情似水,这种流淌着的柔情,是鱼用一根敏感的神经把它导出,读来既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其语言也赋予读者美的享受和丰富的想象。这种情感的波动,来源于纯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灵动着,敏感着,和谐地糅合。

    “佳期如梦。柔情似水,也没有用。每一次呢喃,都和你有关。你离开之后,我沉静下来。

    我们面前的,我们体内的,我们暗处的小河,依旧缓缓地流淌”

    灵动与敏感,也是散文诗人不可忽视的一手,该细处细,该略处略,纵横详略之间,全由诗人运筹帷幄中随意点染,一个省略号外有多少的意犹未尽啊,真是朦胧又深远。

    “你一直没有回来。你却仍然在我心眼的瞳孔内,梳理旧时的记忆。旧时的情绪。明亮的照耀你的双眸的是什么呢?”

    轻轻一笔,便让人浮想联翩,意味无穷,时光的记忆里,湿透的目光里,溢着的是神秘色彩,倜傥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