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隐秘洞穴

沈弋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玉珠奇侠传最新章节!

    经此一役,峨嵋派声名大振,峨嵋派后起之秀杨千城与不知师承来历的神秘青年钱恺之一战成名,令华阳真人很是高兴。

    “天狼”教围山本是峨嵋一场浩劫,为了不影响碧云观嫡系弟子继任掌门,他兵行险着没有敲响金顶铜殿的铜钟,仅凭全观不足160人力挫“天狼”教3000余名进犯之敌。虽然各支派出乎意料地出现在了行龙顶,不过爱徒杨千城亦因此在各支派掌门的见证下漂亮胜出,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结果。如今这桩事迹传遍江湖,峨嵋派江湖声望更加尊崇不说,他本人乃至碧云观这一支在峨嵋的地位也更加坚如磐石,同时意外地给爱徒继任掌门铺平道路,这三喜临门的好事令他这修道之人也忍不住心喜神动。

    那名叫钱恺之的青年真是深不可测,传承了失传300年的玉簫魔音,有着精深的医术、渊博的学识和绝顶的聪慧,竟然还能娴熟地使出峨嵋剑法。虽然有意无意探问过多次,他却始终滴水不漏。好在,他对千城没有什么恶意,心地也善良,既然如此,也就罢了,有这样的朋友,对千城是件好事,对峨嵋的未来也是件好事!

    华阳真人站在玉皇大殿前抬头望着朗朗晴空,心情大好,拂尘一摆,进殿诵经去了。大弟子王青峰、二弟子习仲文已经随师出家,早带着一帮小道在殿中端坐等待师父来主持早课。

    此刻杨千城带着其他7名师弟正随着钱悦儿在峨嵋山深处采集药材。采摘药材要尽早,踏着露水去采来最是新鲜有效。经此一役,钱悦儿从玉珠峰带来的丹药用去不少。峨嵋山森林茂密,盛产药材,其中有许多珍稀药材与独一无二的特产,钱悦儿在医隐的笔记中读到过,自然兴致勃勃地向杨千城提出就地取材。

    杨千城向师尊禀明欲陪同钱悦儿深山采药后,华阳真人慷慨允诺。师弟们听说后,一来因为好久不见,想和三师兄多多亲近;二来想逃避枯燥的早课;三来好奇和仰慕三师兄新交的朋友,也一同请命前往,华阳真人心情甚好一并准了。

    一行9人一人背着一个药篓,手中拿一把药锄,高高兴兴地上路。钱悦儿第一次游览峨嵋山,许多鸟兽鱼虫、树木花草都是她见所未见的,令她时时好奇地问长问短,杨千城和众师弟们抢着为她解说当向导。

    她兴奋地发现峨嵋山果然药材遍地,爬山涉水间轻轻松松采到了朱砂莲、峨眉黄连、峨三七、天麻、老鹳草、冬虫夏草、峨眉黄柏、峨参、雪胆、佛掌参等数十种名贵药材。峨嵋弟子们长期在山中生活,也认识不少药材,说说笑笑间收获颇丰。

    一行人一路采着药就来到了一座依山就势建成的雄伟寺院旁,传来梵音阵阵,謦钹声声。寺门前有钵孟山平地突起,寺后峰峦连绵起伏,左后方石笋峰直插云天,峰下白龙江绕寺院飞流而下。石笋峰烟岚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寺后遍植阔叶大树。整座寺庙占地颇广,殿宇七重,既显佛门净地的庄严气象,又深得阴阳风水之道。

    暗暗赞叹之余,杨千城站在身边介绍道:“这里就是峨嵋最大的寺庙——普贤寺。”

    钱悦儿醒悟:“这里就是元空大师驻锡之所吗?真是一块风水福地啊!”想起当日元空大师率众离开碧云观时,曾经特地关照:“钱施主有惠于峨嵋,如果有便,请移驾来山寺饮茶叙话。”

    她记得,晋代《峨嵋读志》记载:“峨嵋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师父和师伯嗜茶,这五年来钱悦儿也被熏陶得无茶不欢,碧云观的雪芽已经品尝过了,确非凡品!不知普贤寺的如何?

    她转头看着他:“既然到了这里,当然要进去拜谒元空大师,杨兄意下如何?”

    杨千城点点头:“元空大师乃是我峨嵋派执法长老,地位仅次于家师,作为晚辈理应前去拜谒。”

    息心岭下普贤寺香火鼎盛。峨嵋山之所以被奉为“佛门圣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正因这“普贤道场”的盛名。宋太祖赵匡胤,曾派遣以僧人“继业”为首的僧团去印度取经。继业回国后,奉诏至峨嵋山修造佛寺,译经传法,铸造重1240担,高约2丈4尺的巨型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佛像供奉于普贤寺内,峨嵋“普贤道场”之名自此名扬四海。

    寺门左侧山坳上三丈见方的白水池水清如镜,山影天光倒映其中,池边立有一碑“唐李白听广浚禅师弹琴处”。枫叶殷红、银杏金黄,古楠合抱,蝴蝶蹁跹,千株翠柏蓊郁成林,丹桂飘香,串串金黄色的花珠压满枝头,当真是美不胜收!

    2人向知客僧说明身份来意,果然很快被请进了方丈精舍。元空大师对二人的造访很是高兴,果然以寺中好茶招待。

    钱悦儿端起茶碗一看,茶汤浅黄清亮,散发出醇厚香气,细细一品果然浓醇无比,回味悠长,不由脱口赞道:“好茶!”

    元空大师笑着说:“此乃本寺自制的茶叶,施主喜欢可带一些回去。”

    钱悦儿赶忙谢过:“多谢大师美意!”

    杨千城道:“日前多谢师叔率众前来救援碧云观,家师与晚辈等感激不尽!”言罢起身一拜。

    元空大师赶紧扶起:“师侄不必多礼,峨嵋各支同气连枝,理当守望相助,再说老衲等人也没帮上什么忙。”

    说到这里看向钱悦儿,微笑道:“要谢的话,我们倒要多谢钱施主仗义援手,助我峨嵋力挫强敌,此役钱施主功不可没啊!”

    钱悦儿没想到话题转到自己身上,赶紧谦谢道:“哪里,哪里,峨嵋派根深叶茂,同仇敌忾,哪里是邪魔外道可以憾动的?这是峨嵋天佑福泽,钱某怎敢贪天之功?”

    听他言语得体,谦虚有礼,元空大师心中暗赞。说道:“峨嵋派对钱施主感佩于心,施主一曲冰川雪语现已名动江湖,不必过谦!”

    “大师过奖了!雕虫小技耳,不足挂齿。”钱悦儿心道,接下来又要打听师承何处了,自下得山来被打听得太多了,她连套数都背熟了。

    元空大师又道:“据闻冰川雪语曲乃钱施主的尊师所授,不知施主师承何人?”

    钱悦儿微笑道:“请大师见谅,家师已归隐山林,久不涉足江湖,故严令晚辈不得泄露师门出处。”

    元空大师不死心又问道:“钱施主施展的峨嵋剑法出神入化,甚得本门真髓,不知何人所授?”

    钱悦儿哈哈一笑:“我与杨兄多番并肩作战,又观察了峨嵋剑阵,故而无师自通,将招式全部记了下来。”

    元空大师闻言大惊:“若果真如此,钱施主真乃不世出的武学奇才,可喜可贺!”

    钱悦儿心中暗笑:师父有个专收武功秘籍才施术救人的怪癖,所以玉珠峰洞府的藏书洞内各类武功秘籍包罗万有。峨嵋派秘籍曾经看过一遍,有些印象,又亲见杨千城等峨嵋弟子施展,所以才能临时将峨嵋剑法使得象模象样。不过这话倒不能实说,否则玉珠峰必定从此不得安宁。于是再谦虚一笑:“不敢当,大师真是折煞晚辈了!”

    元空大师见问不出什么,不甘心地问了最后一句:“老衲看施主救治天狼教俘虏又为敞派同门治伤,医术高明,手到病除,想来也是尊师所授?”

    钱悦儿微笑点头:“正是,晚辈医术微末,让大师见笑了。”

    元空大师摆摆手:“施主太谦了!以施主这般能耐,尊师必定更是不凡。”

    钱悦儿一听,心道:老和尚想套我的话,再问下去大不妙!她云淡风清地一句带过:“家师自是胜我十倍。大师,久闻贵寺碑刻甚多,更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碑。晚辈慕名已久,盼赐一观,不知可否?”

    元空大师只得应允,嘱人带着二人四处参观。

    普贤寺殿阁七重,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藏经阁、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斋堂层层叠叠,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殿阁内佛像密布,供有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座、罗汉五百,古朴庄重,称为“千佛朝普贤”,端的是佛门一篇宏伟巨制。游览一回,向元空大师辞归,大师果然封了一包茶叶赠与钱悦儿,二人谢过便去寻7名师弟。

    四下无人,钱悦儿奇道:“他们都到哪去了?”

    杨千城一笑:“我带你去找他们。”他施展轻功当先引路,钱悦儿在后面紧紧跟上。向东掠至凌云山栖霞峰,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在山脚下汇合,临江峭壁被凿造成一尊巨大的弥勒坐像。

    见钱悦儿面露惊异之色,杨千城停下为她细细解说:佛像建于唐代,因见三江汇合,水流湍急,过往船只经常触壁而沉,凌云寺高僧海通发愿修佛,一来使石块坠江减缓水流,二来可借佛力镇水,耗时90年乃成。大佛旁南北两壁,共有唐代石刻造像90尊。

    钱悦儿边听边看,只见大佛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神情庄严肃穆。佛像高约20余丈,头长4丈有余、宽3丈,肩宽7丈余,耳长2丈许,足可并立2人,脚背宽2丈6,端地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心中无比景仰。

    二人正欲取道下山,听得山下一片水响与嬉闹声,钱悦儿心中猜疑,问道:“你的师弟们都在下面?”

    杨千城点点头,向着下面喊道:“众位师弟,愚兄来也!”下面欢呼声起:“三师兄、钱兄快下来吧,等你们好久了!”钱悦儿向下一看,离水面还很远,看到七个脑袋各带着一圈水波在水中划行。

    心中一跳,看来这杨千城和师弟们果然很喜欢玩水,只是这个哪是自己能掺合的?得想个方法才是!

    杨千城听到招呼,拉着钱悦儿就要加紧脚步往下奔去。钱悦儿止住步,故作惊喜状指着山崖叫道:“看,厚朴!”甩开他的手便施展轻功纵身扑了过去。

    杨千城一愣,便也跟着过去。钱悦儿站在一块岩石上,一手抱着厚朴树,一手拿着玄铁匕首,就开始刨那紫褐色的树皮。在树干处环割了一刀,又在靠近根部环割了一刀。回头看着杨千城,心中郁闷,他跟来做什么?

    “钱兄,你的师弟在等你,你快下去吧,我只要看见上好药材便收不住手,你就不用陪我了!”钱悦儿歉然一笑,心中暗叫:“走吧,拜托你快点走吧!”

    杨千城笑笑:“无妨,我陪你采药吧!等下再一起下去不迟。”

    钱悦儿背转身,用刀在二条环割线中间竖划一刀,闭起了眼睛,咬着牙暗骂:“杨千城,你个大笨蛋、大蠢驴!”

    用手一揭,采下了这块上好“筒朴”,撕下一小条放进嘴内咀嚼,略感辛辣,残渣极少,内里呈紫棕色颗粒状,细密平滑,有纵向纹路,以指甲轻划即显出一道油纹,气味芳香,果然是极品!采到好药本该高兴才是,可是钱悦儿现在没那功夫,杨千城不识趣,跟在身后硬要等自己一同下去游水,这可如何是好?

    目光四下搜寻,又故作惊喜状向一旁扑去:“哎呀,牛膝!”让她绝望的是杨千城仍然跟在身后。让她哭笑不得,这男人怎么这样迟钝呢?还是她自己扮男人扮得太逼真?

    她心中打定主意,反正这大佛附近药材甚多,品质上乘,今天就赖在此地采药,看他能有多少耐性跟着自己。钱悦儿马不停蹄地在山崖绝壁间窜来窜去,拿着药锄、匕首又挖又割,采了一大堆黄连、牛膝、厚朴、杜仲、天麻,杨千城耐心无比,自始至终跟在身边,还帮着一起采挖。

    采药之时,钱悦儿发现凌云山上有辰砂矿石,心道:这朱砂采收起来繁琐费时,用来拖延时间岂不绝妙?便用药锄和掌力劈下不少辰砂矿石,砍下四根树枝,扎成四方形,从怀中取出一张细网往上一绷。

    一切准备停当,需要寻找一处水源淘洗矿石,分离出朱砂,山脚下她自是断断不会去的!

    钱悦儿见大佛螺髻和胸部均有水流出,便上前观察。只见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远望根本无法发现。

    在大佛的衣领和衣折处也有排水沟,胸部有向左侧分流的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近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背侧两端各有一洞,却不知何故没有凿通,右洞较左洞深一些、高一些,宽度相同,只能容身弯腰而入。这两个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导致大佛胸部不到一丈宽的部位浸在水中。

    钱悦儿好奇心起,沿着水流转到大佛正面,青苔籐萝之下,总觉得胸前有些不正常,用手将青苔抹去一些,竟发现刻着字。惊异之下,将籐萝砍断,细细抹去厚厚青苔,原来是一块宋代纪事碑。

    记述大佛自唐代竣工后,曾经建有佛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日久毁损,宋人乃重建之,命名为“天宁阁”,特立碑纪念,碑上还有许多内容却无法看懂,因为这只是一截残碑。钱悦儿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勘察一遭,发现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基和凹洞,原来是为支撑佛阁时所凿。

    “天宁阁”早已不复存在,只是这块残碑又怎么会出现在大佛胸前?大佛建于唐代,这块宋代残碑是谁放上去的呢?残碑后有什么?

    跟在身侧的杨千城也惊讶于她的发现,自己和师弟们曾来过无数次,却从没有留意到大佛胸前有玄机,正想开口说些什么。

    钱悦儿已将手指扳住残碑边缘,运起内力将残碑搬起,碑后豁然出现一个洞口。将残碑稳妥安放在洞边,二人点亮火折走了进去。

    洞口不大,洞内却很是宽阔,干干净净,像是有人住过。洞底有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禾,地上铺着厚厚一层稻草,由石头垒起一个坑,里有余灰,坑边左右各架着两根树丫。地上放着铡刀、石缶、药杵、几个竹匾,陶罐、石锅等物。钱悦儿看这些都是炮制药材的用具,心中猜度:莫非是采药人曾在此暂住。这里器具倒也齐全,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现在她明白为何大佛背后左右两个石洞没有凿通。因为一凿通就会贯穿这个胸口洞穴,眼下这间石室就不再干爽,无法居住。当年开凿大佛的工匠也许就是居住在此洞之中的罢。钱悦儿边看边点头,甚是满意。往厚厚稻草堆上一坐,双手往后一撑,仰头对杨千城道:“杨兄,这里不错,你和师弟们回去吧,我决定留在此地采药制药,闭关修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