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聆秘

菊文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江湖十九年最新章节!

    丁素月姐姐的故事曲折离奇,但听完之后,我对某些疑问豁然开朗。仔细回想起来,难怪她在棋子山掐我的脖子,对凌子丰说我知道那物事的下落,原来是老樵夫的孙子曾在秋泥岭见到过,凌子丰大概也听说了,于是就拿我临时顶缸。

    罢了,我打算不再予以计较,毕竟被美女姐姐掐脖子也并非什么丑事,换了一般的人,恐怕还享受不到此等特殊的待遇,何况她也不是故意的。

    我小人有大量,胸怀远志,虚怀若谷。一想到自己是如此的宽宏大量,于是我禁不住自我陶醉了,最终又一次达到了心情爽朗的境界。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事情,是一串疑窦从生的悬案。这是我和丁素月将所有的经历见闻向济尘大师毫无保留的进行汇报之后,再由他逐条详加分析,最终总结整理出来。

    大抵我当时绝对没有那么高水准,我只会埋怨自己生得不是时候,如果适逢大唐盛世,有那个狄仁杰狄神探在此,也不必在这里煞费脑筋,百思不得其解了。

    先不赘述我的这些荒唐无用的念头,还是看看济尘大师的分析结果。

    悬疑之一,真正的“笔落惊风”韩孟远是否还活在世上?根据济尘大师的推断,即使韩孟远活着,恐怕也不会轻易现身。为甚么这样说?接着,济尘为我和丁素月讲述了一则颇为离奇的江湖往事:

    铁笔门原本只是江湖上的普通帮派,地处甘肃边地。二十年前,掌门人范少胡热衷功名,终于投靠朝廷,很快立了功,升至参将,后来随军去了山西大同,专门抵御蒙古蛮子。

    韩孟远则是范少胡的师弟,但若论武功还更胜一筹,算的得上江湖二流好手。范少胡金盆洗手之后,本想让师弟韩孟远接替掌门,然而韩孟远不愿意,他对这位师兄追逐功名的举动大为恼火,一气之下,不由心灰意冷,也撒手不管了,便远走他乡。

    铁笔门的人才本就凋零,其门人又大多随着范少胡而去。如此以来,铁笔门算是名存实亡,渐渐淡出江湖。

    (在这里发表一下个人感受。我当时听到此处,倒是觉得认为韩孟远先生很不理智,他只知道闲云野鹤、自我清高,其实当官不是挺好的么?参将啊,在我大明王朝的武官里头,地位仅次于总兵、副总兵,这名头听说还是很风光的,也还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后来,韩孟远漫游到了南京,从一位垂死的老者那里无意中得到了建文帝的藏宝图。建文帝即是朱允炆,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下南京城后,他便下落不明。但建文帝为人精明,不甘心江山旁落,意欲东山再起,故将宫中的金银财宝都事先搬走,藏于一处极为隐密的地方,以备日后起兵招募之用。

    韩孟远能得到宝图实属偶然,只因当时这件事情无人知晓,所以他仍旧如往常一般在江湖上行走。但是不久之后,风声还是泄漏了。

    问题是老者已经死了,消息怎的还会泄露?是的,死人不会说话的,谁也没有想到,泄露天机的竟是那老者生前养的一只八哥。

    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海沙帮前任帮主陈大通,他那时恰巧去南京办事,随身带着几个属下。在回来的路上,就在钟山脚下的一个草亭里歇脚。当时周遭四望无人,却听见有人在树枝上大声说话,象在吟咏诗句,抬头看见一只八哥在那里说:“笔落惊风藏宝图”。

    陈大通以为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要借留鸟雀之舌送一套富贵,便去捉那鸟儿。那只八哥却飞得不快,拼命往林子里逃去,陈大通带着一群人就在后面锲而不舍地追赶。忽然,那只八哥轻轻的在一座坟头落了下来,陈大通的属下都大吃一惊,恐怕遇上野鬼索命,转身就想要逃走,陈大通毕竟胆大心细,随即喝住众人。

    只见那是一座新起的坟墓,立着青石墓碑,上面写着:“金陵严公之墓”。于是,陈大通猜想这只八哥是墓中所葬死者的生前遗留之物。毕竟事情关系到甚么藏宝图,他见此处人烟罕至,贪念陡生,顾不得甚么人伦道义,便指挥下属们去掘开那座坟墓。

    众人发现墓中死者是一个枯瘦的老者,形貌极老,约莫八、九十岁年纪,搜索之下发现竟然是个太监,却没有发现什么藏宝图,只有一枚“文华殿值”铁牌藏纳于鞋底。

    文华殿乃大明南京皇城众殿之一,焚毁于靖难之变。据史书记述,建文帝在宫中****,永乐帝命人清理残址,并未发现建文帝的遗骸,民间遂流有建文帝逃逸的传说。

    其时距离靖难之变,已经过了将近八十年,倘若这位太监是十几岁之时遭遇靖难之变,从皇宫逃逸出来,然后一直活到那时才寿终正寝,那么与墓中所见的情况正好契合。

    由此陈大通推断,这位太监极有可能是文华殿的值事太监,正是那个时候趁乱从宫中流窜出来,奉建文帝之旨意,身上携带有藏宝图。于是,陈大通便努力揣摩“笔落惊风藏宝图”这句话的意思,但想来想去都不得其解。

    后来,陈大通抚摸墓碑,忽然发现那青石上面的文字笔画尖细,不似锤子凿上去的那么粗拙,反倒象是尖锐的铁器刻划而成,大抵韩孟远的绰号“笔落惊风”在江湖也小有名气,便自然联想到他的身上。

    随后陈大通派属下四处寻访,果然打听到韩孟远前不久曾在南京盘桓过一段时间。于是推想韩孟远独自游历至此,偶然遇见这位姓严的老太监。多半老太监正值重病缠身,贫困潦倒,韩孟远见他可怜,便悉心照料,临终前老太监便将藏宝图托付给了韩孟远,却不料这些天的谈话内容被那只八哥学了去,终日里在林中学舌。

    陈大通惊喜若狂,开始筹划夺图的计策。陈大通一边派遣属下持帖去见韩孟远,邀请他去到杭州海沙帮总舵小聚,言道仰慕韩孟远已久,并有要事相商。另一边却暗中联系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前来助援。

    出于私心,陈大通向这四家帮会隐瞒了建文帝藏宝图的实情,只说跟韩孟远有梁子要解决,希望前来作个鉴证,必要的时候再帮忙出手,并许以每家二千两白银的酬谢。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伴梅庄只是浙江和福建地方上的小帮派,平素与海沙帮皆有往来,在重金相约之下,便邀请到了各派头脸人物。

    不久请柬就送到了韩孟远的手里。然而铁笔门与海沙帮天各一方,向来交情甚淡,韩孟远便多了一份戒备,半路上他察觉有异,未进海沙帮的大门就掉头便走。随后遭遇拦截,双方言语不和,就动起手来,韩孟远身受几处创伤,仍是逃逸而去。据说是韩孟远率先下手,事出突然,陈大通防备不及,以致当场丧命。伴梅庄的大庄主原本是陆登云,在这番打斗中也身受重伤,随后不治而亡,便将产业传给了当时的二庄主丁若泉。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也都有重要人物死伤,就此便结下了仇怨。

    海沙帮人众自知本派势力有限,对建文帝藏宝图也不再抱有幻想,但忿恨无从发泄,便将韩孟远得到藏宝图的消息公布江湖,意欲致之死地。如此以来,“笔落惊风”韩孟远自然难有安宁的日子,其人就彻底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至今是死是活无人知晓。

    根据济尘大师的分析,二十年后韩孟远突然重现江湖,异常不合乎情理。江湖中对建文帝藏宝图垂涎三尺者可谓大有人在,皆欲不择手段而得之。如今韩孟远敢于公开现身,几乎就等于是找死。

    现今事端的挑起者,关键是那个不知名的中年头陀。此人由伴梅庄凌子丰最先接触到,并将此消息报知丁若泉。问题是韩孟远的出现过于突兀,难道丁若泉、凌子丰这两位久在江湖混迹的人物,竟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而雁荡派、铁叉会、武夷剑派这些帮派为甚么都想不到其中厉害?此处存在极大的疑点。丁若泉为何要去兰溪与那位头陀会面?为何又带那么少的帮手?

    假使忽略上述疑问,韩孟远敢于出现,此事按常理推测,只有三种可能:其一,韩孟远武功已臻一流高手的境界,足以独步武林,傲视群雄。其二,那宝藏他已挖掘到手,且寻来了非常过硬的靠山或帮手。其三,这韩孟远不是真的,有人假借他的名字意图挑起江湖争端。

    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就韩孟远个人资质而言,自行修炼也不能进步如此神速,除非有极大的福缘,遇上世外高人传授,或恰巧得到稀世秘籍,方能练就绝顶的武功,因此第一种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种宝藏已经得手的可能性也不大,据传那藏宝图只有图形并无文字,极难揣摩,必须找到建文帝的后人,方能破解。

    如此看来,只剩下第三种的可能性很大,眼前这个韩孟远显然并非货真价实,济尘已指出了其武功来历,他很可能是山东崂山望海观的人,但挑起江湖争端又是为了甚么?整个阴谋的最终想达到何种目的?

    当前粉墨登场的人物已尽数归西,但他们只是一群傀儡,其身后还有一个阴险无比的主谋。因此,伴梅庄是必定要去的,可惜凌子丰死了,找寻并营救丁若泉夫妇成为当务之急。然后,就是要找到那个头陀,还有从背后点穴擒拿丁素月的中年人。

    仅是这件事情就已经缠七杂八,我觉得跟着济尘大师,就快要变成侦探了。(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多谢童鞋们的热情支持!O(∩_∩)O~)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