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叫沉默

bill6688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bill6688文集最新章节!

      人,不需要沉默。

    ——题记

    阳光依旧灿烂。

    全市高考状元——扬帆,就要踏上班机飞往最高学府,铸就光明的未来。他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他深谙,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的,亲手创造的。

    阴郁的天气。

    落榜者中的一个——陆西华,蜗居在一个被阴霾沉堕的气氛所填充的旮旯里,眼神黯淡无光,犹如一个枯槁的灵魂面对苍凉的世界,心中只有绝望和空虚。

    故事的波澜自此荡漾开来

    故事

    三年前,陆西华,以总分第一,考入全市最好的中学——海文一中。

    三年前,扬帆,成绩平平,进入了海文中学普通班。

    在高中,陆西华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家心目中未来的高考状元。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空闲时总是喜欢埋头于书本,并不像大多数同龄人。高中时代,以风华正茂著称,孩子也往往以成年人的角度,开始关注流行时尚,进行社会交往,开始注重自身形象但在陆西华眼里,这些都犹如伊甸园里的禁果一样不可触碰。从小,母亲就教育他:“你和别的孩子不同,你将来要考名牌大学,要出国留学、成为科学家,所以你要比别人更严格的要求自己。”陆西华铭记了这一点。性格内向的他,给人留下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印象。他的确很优秀,只需稍加点拨便能一通百通,成绩自然名列前茅。

    进入高中的他,这种生活方式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虽然欣赏他的学习态度,但是对于他的自闭也颇为担心。毕竟将来的社会需要具备多方面素质的人才。不久,机会来了,老师让他加入了学校的记者站。海文一中的学生课外活动以内容丰富、质量高在全省著称。陆西华在多次采访活动中,奔赴周边县市、兄弟学校、社会机构等。恐怕这是陆西华封闭的内心第一次接触这个生生不息的社会。他开始向往融入社会。

    扬帆是一个很外向的孩子,热衷于社会活动。但总是成绩平平。高中期间,他重操旧业,也加入了记者站,继续他的光辉事业。

    陆西华因为经常忙着采访和撰写稿件,自然耽误了学习。期末考试结束后,心理自然有难言的痛楚,他把成绩单藏在书架上。母亲还是发现了。

    “你怎么就不想想未来呢?就这个成绩,怎么考重点大学?”

    “妈,这是有原因的。我最近参加了很多采访活动,精力有些分散了”

    “参加什么采访,你现在要一心一意学习,否则前途就被毁了!”

    “我,我”

    “别说了,赶快去学习。”

    陆西华无奈地进入书房,他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这样。“老师的考虑是有道理的,我要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正在努力啊。”他是很想告诉母亲这一点的,但是他放弃了。后来他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记者站。

    扬帆把成绩单交到了母亲手里,他仍旧是成绩平平。

    “妈,我想给您说件事。我再次加入记者站,因为精力过于分散,所以成绩并不理想。我明白高中阶段是十分关键的,我会努力的。但是我希望您能支持我热爱的事业,我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

    “儿子,我相信你。态度决定一切,你既然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社会活动可以锻炼你多方面的素质,我当然不会干涉,但应该把握一个度,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妈妈,我会的。”

    高一就这样过去了。

    在高二,扬帆继续他的记者工作,并且因为成绩进步升入了重点班。而陆西华却遇到了麻烦。

    一天下午,陆西华收到了一封信,是情书。

    他懵了,莫名的恐惧和前所未有的茫然顿时袭上心头。“我该怎么办?”他不断地叩问心灵“要不要告诉老师和母亲?他们会怎么说?”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决定烧了这封信,绝口不提。

    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致命的错误导致致命的结局。很快,他又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

    他迷失了自我,口袋里揣着的几封信就像是定时炸弹。“我该怎么办?我要给他回信吗?被人知道了怎么办?”

    这样继续着,陆西华一直生活在一个它从来不曾涉足的阴影里,心怀恐惧与惴惴不安。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成绩骤降,母亲获悉,诘问儿子:“你是怎么搞得?难道想放弃吗?不想考名牌大学了吗?”

    陆西华无语。

    “你倒是说句话呀!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告诉妈妈,我帮你解决。”

    “没,没有我,我很好”

    高二过去了,迎来了高三紧张的高考复习。

    扬帆因为成绩领先,进入全校特尖班。

    陆西华仍旧是不幸的,信件如雪花般飞来。他连看信的勇气都没有,觉得自己就像是没用的废物,前途就毁在自己手上了。他的心中只有绝望。

    母亲很是着急,老师也隐约感到他的突变是遇到了什么事。多次的询问,得到的只是敷衍。

    临近高考,成绩一落千丈,陆西华彻底绝望了。母亲只能以泪洗面,陆西华仍然无语,只会经常面对空白的墙壁发呆,就像是面对渺茫的未来一样的无助。

    高考前夜,扬帆对母亲说:“妈妈,你相信我吗?”“妈妈当然相信你,我不会过多的要求你,只要尽力妈就满足了。”“我会尽力的,您放心。”

    陆西华与母亲对坐在客厅里,气氛沉闷得犹如身处古墓一般。陆西华仍旧是发呆,长久的茫然母亲欲言又止,心急如焚。毕竟这是儿子唯一的机会,但她却不知道该如何使儿子脱离绝望的深渊。。

    一个月后,扬帆以总分第一成为高考状元,迅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已经没有人在乎陆西华了。他如空气一般,已经没有人记得三年前的那个中考第一是谁了。

    陆西华最终选择了逃避,他无法直面尖叫的心灵,无法忍受悲凉呐喊背后的苦楚。只留下一个字条,便消失在茫茫人海

    故事便这样结束了。

    初窥事理,我们难免会以偶然的际遇为陆西华的悲剧辩护。

    掩卷沉思,却总有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着这一切的始末。

    试想,当初陆西华能向母亲阐明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他也许不会失去接触社会的良机;

    试想,当初陆西华能求助于经验丰富的母亲和老师,哪怕仅仅是向同伴倾诉,那颗潜伏的炸弹定然能及早的排除;

    试想,陆西华的母亲能更多的了解儿子的心灵,那么悲剧性的因子也能尽早的拔除

    但是,他们没有。

    他们甘愿沉默的死寂充斥阴暗的心灵,而春暖花开的沟通女神只能被封闭的心灵拒之门外,幸福与光明的仙露琼浆也依然无法冲淡厄运的阴影

    这一系列的悲剧,终究无法化解,任凭罪恶的果实发荣滋长。

    之所以有人选择了绝望的结局,也许并非他自甘堕落,只是错误地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