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伦理特点

冰澄静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冰澄静夕文集最新章节!

    百家争鸣的璀璨印证了春秋时代文化的繁荣,却随着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渐息渐止。但“礼、序”思想却长时期植根于中国文化伦理之中。封建家长制的世俗伦理却始终掩藏在中国资深文化的背后不可逾越。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序生活,都成为重要的礼俗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早已根深蒂固。女人被束缚上时代的烙印,不得不严格遵守那“三纲五常”的禁令,否则就会被“出妻”同时,她们也是一个被歧视的群体,女子就是不如男,注定就是泼出去的水,无可挽回。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现象仍为存在,因为男人才能是一家之主,家里的顶梁柱。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更是与中国的宗法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男子要继承家业,就要传承香火,而最好的继承者拥有继承权的最好证明,无过于血统,因为血统的纯正,直接会影响到感情的亲疏远近,封建家长制的判定标准,直接会把血缘关系与政治相结合。

    而“礼”就是恰如其分的结合在典章制度之中,成为各级人士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绳。在后期的儒家思想中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强劲的力量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心理模式和是非观念。这种伦理精神的要旨也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团体。”他们提出的“天命糜常,唯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的最根本渊薮。

    同时“礼”也是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分清君臣上下的等级,束缚着封建士大夫要忠君忠臣。这也是儒家思想能长时间存于中国各朝代之中,每个君主都在沿袭,更在完善,都着力于牵制思想,控制百姓。

    而“序”则不然,它更存在一种孝悌之意。这也萌生出中国的辈分伦理,长幼要有序,百善孝为先,就连官位晋升也与孝相联系,西汉的察举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首推孝顺之人,孝廉之风也不时兴起,也就那么多孝子跻身于中国历史之中。

    无论是宗法、礼法亦或是序法,都是以礼化天下,就如

    “为国以礼、成人以礼”等等,都与礼序密切相关,而中国文化的伦理也始终贯穿着“礼、序”的特点潜藏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