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阿尔山

冰雪2006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冰雪2006文集最新章节!

    哥从阿尔山回来,说带了好吃的给我,想了一下,8月,雨季,应该是新鲜的蘑菇。哥从车里出来并没提着成串的散发着浓香的蘑菇,倒是提着三只不大的透明塑料袋,每个袋子里有半袋黑色的什么,我狐疑着接过来,打开一个袋子,里面是圆滚滚黑得发亮的小东西,惊喜得大喊:哇!臭李子!迫不及待的抓了一把,塞进嘴里,甜甜的略带点涩,啊,久违的味道,特别的感觉!这久违的味道将我带回儿时,带回不远的山城阿尔山,带回美丽迷人的山林。

    我的家坐落在边陲山城阿尔山,四面环山,山青水秀,云雾缭绕。那里冬天格外冷,夏天格外热,我特别喜欢那里界限分明的气候,犹如我爱憎分明的性格。

    阿尔山的冬天白雪皑皑,干净得一尘不染,寒冷得哈口气都能结成冰,但是孩子们是不怕冷的,拽着爬犁去滑雪,在冰面上抽陀螺,找个背风处踢毽子,人多的时候打雪仗。。那会儿的我们就是玩不够,即使脚冻得像猫抓,手冻的发痒,脸冻得通红,青鼻涕直流照玩不误。如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阿尔山的气候也明显变暖,爱俏的年轻人早就不穿一把掐不透的棉裤了,爱美的姑娘在严冬只用美丽的秀发护着怕冻的耳朵,这要在二十年前耳朵放外面几个小时一扒拉就掉下来了。

    冬天一过,草长莺飞,甩掉笨重的棉裤棉袄棉鞋棉帽棉手套,撒着欢儿爬上高山,奔向田野、小河。有碧蓝的天,洁白的云,青翠的山,清澈的河,翠绿的草相伴,听蝈蝈在夏日的晌午唱歌,看蜻蜓在河边的草丛跳舞,躺在松软的落叶松林树林里看书,眯缝着眼看一道道透过树叶空隙射下来的光束,看不知名的小鸟在树梢上嬉戏,唠着我听不懂的磕,那份惬意再美不过了。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只靠爸爸一个人挣工资生活很拮据,粮店的供应粮不够吃,妈妈总是不停的干活贴补家用,筛沙子卖给工程队、拣粪卖给生产队、去山上种树挣工分、和爸爸一起开荒种自留地等等。我们除了帮爸妈打下手外,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采一麻袋猪菜。每天放学后,拿上一条麻袋,和姐妹,或者和邻家女孩,蹦跳着向离家不远的小河跑去。到了河边,挽起裤脚,踩着露出水面的大石头过河,一头钻进茂密的树林草丛。河边草丛里的猪菜水分足,鲜嫩翠绿,特别好采、猪还爱吃。鸡爪子、老牛挫、苦菜、燕尾巴、蛰麻子、鸭嘴儿、柳蒿芽、苋儿菜、车轱辘等都是都是喂猪的好饲料,这些菜有的适合生吃,有的适合晒干菜,留着冬天喂猪。眼见着麻袋一点点鼓起来了,我们把脚伸进麻袋使劲踩,把菜踩实,等到麻袋圆滚滚的站在那里的时候,太阳也快落山了,扎了口,抱起来,使劲一悠,麻袋上肩,趔趄一下,站稳,开步走(现在我一直怀疑那时候的麻袋比现在的小,不然十几岁的女孩子怎么能扛得动塞得结结实实的一麻袋猪菜?)。虽然沉重的麻袋把我们小小的身躯压得直打晃,走不成直线,但还是挡不住我们一路的说笑。小心翼翼的过河,把麻袋往河边一扔,揉揉被麻袋压得酸麻的脖子,开始玩!抓蚂蚱、捉蜻蜓、摘野花,采“酸么浆”(不知道学名叫什么),直到天色渐暗才往家走。每年过春节吃的猪都是我们的小手喂大的,那猪肉才真是纯绿色的。

    山里的夏天非常短暂,在山里生活20年,我从来没穿过裙子,好像我身边的女同学也都没穿过,至于别的女孩子穿没穿过,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至今弄不明白是因为天冷妈妈不给我们穿裙子,还是妈妈忙于生计没时间打扮我们。阿尔山的夏天是可以用“早穿棉衣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的。只要太阳一出来,立刻热起来,温度急剧升高,但是太阳一落,寒气跟着就来,一点不含糊。在阿尔山,夏天睡觉依然要盖棉被,这可能是南方人无法想象的,但是,来到阿尔山你就会发现,宾馆、旅店给客人预备的都是厚厚的松软的棉被,夏天“盖着棉被呼呼睡”的感觉真是舒服。

    在短暂的夏天里,学校会组织学生野游拉练,目的地是“红石砬子”就是现在的玫瑰峰。红石砬子距居民区大概有十公里左右,徒步走这么远的路对十岁左右的孩子们确实是个考验,用“拉练”这个词很适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队唱着歌向目的地进发,拉练队伍老长老长,蔚为壮观。接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目的地,开始搞活动、做游戏。拔河比赛、爬山比赛是每次都开展的活动,最喜欢的游戏是“找纸条”游戏组织者事先把写有奖品的纸条藏在树枝上、石头缝或草丛里,只要在限定的时间里找到,就可以到奖品发放处领取纸条上写的奖品。游戏开始了,同学们欢叫着散开,奔向树林草丛,眼睛留神每个可疑的地方,纸条很好找,不多一会,就会听到有同学喊“找到一个!”于是大家更认真地找起来,半个小时很快过去,好多同学找到纸条。中午饭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三五个聚集一起,欢天喜地地吃着,说着,笑着,比过年还高兴呢。饭后有一段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会漫山遍野的跑,摘野花,采“酸么浆”红石砬子的“酸么浆”又粗又嫩,从根到稍都不老,都能吃。扒开外面的皮,折一截放嘴里,酸甜可口,就这么一截一截的边扒边吃。要是把“酸么浆”折成一段段的用开水泡上,再放些白糖,那可是山里孩子最美的饮料。野花多长在缓坡的草丛里,红色的山丹花、蓝色的桔梗花、黄色的黄花、紫色的马莲花、白色的芍药花,还有好多不知名字的花,在夏日的阳光下绚丽,在夏日的微风中摇曳,美丽着山林,也美丽着我们的心情。

    夏天是山韭菜开花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韭菜开着白色的碎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清早哥哥骑上自行车出发了,晚上回来的时候,自行车后座上的麻袋圆滚滚、结结实实的。打开麻袋口,韭菜花味就挤出来了,连掏带倒,一院子都是韭菜花。按妈妈的吩咐我们姐妹开始洗韭菜花,洗净之后晾在筛子上控水,然后剁碎,然后开始腌制。腌了一宿的韭菜花最好吃,就着新鲜的韭菜花能多吃两碗苞米碴子粥。

    8月,进入雨季,一块云彩都能下场雨,山林湿润润的,桦树潇洒、松树挺拔、山丁子、稠李子、山里红、刺玫果树上结满各色果实,美艳诱人。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山里孩子最爱的季节。

    那时候山里孩子没见过水果,也不知道有水果。胆大的哥哥总会趁爸妈不在家偷偷的过河采回稠李子,只是每次都会被爸妈发现,轻则大骂一顿,重则挨打。这要怪稠李子,稠李子会把舌头和牙齿染成紫色,虽然哥把装满稠李子的小筐给我们的时候总是嘱咐又嘱咐吃完刷牙,但美味面前,哪还顾得了那么多。爸妈说那河馋,每年都会吃几个孩子。是啊,那条河平时只有膝盖深,但是到了雨季河水会没过大腿,有的时候齐胸呢,而且是冷水河,水流湍急,雨季的时候爸妈都不让我们过河采猪菜。

    秋天山里人都会进山采蘑菇,大人背大筐,孩子背小筐,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走出几公里十几公里就是大大小小的树林,有桦树林,有松树林,有杨树林,还有灌木林。桦树林里的蘑菇鲜嫩好吃,松树林里的蘑菇相对硬,有咬筋,我们喜欢采桦树蘑。进到茂密的树林里,就像进到一幅画里。白桦树美丽的树干、潇洒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构成一副绝美的画,树下的草嫩绿嫩绿,像在水里刚泡过似的。再往草下面看,眼睛就不够用了,大大小小黄色的草蘑、白色的白蘑、紫色带有药味的花脸蘑在草色之间忽隐忽现,细了高挑的鸡腿蘑一簇簇,肥肥大大的喇叭蘑、厚重油腻的油蘑这一个那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黄蘑一小片一小片的它们各自散发着独有的香味,和着青草的香味、露水的润泽,送入你的肺腑,那感觉,不是用语言能够形容出来的。采蘑菇也有烦心的时候,就是被蜘蛛网罩住。林子里蜘蛛网特别多,而且特别大,一不小心就会被迎面罩住,黏糊糊的蜘蛛丝粘在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有时还会有蜘蛛爬在脸上。

    茂密的树林里只有树缝间透过几缕阳光,林子里湿润凉爽,累了坐在地上,眼睛四下看,总会发现水嫩的红得发亮的果实,那是“山托莫”一嘟噜一串的,走过去,摘了扔嘴里,甜甜的,又解渴又解馋。还有几种野果,也是红色的,我叫不上名字,但那果实的味道却都记得。最开心的是遇到“高粱果”(野草莓),有“高粱果”的树林老远就能闻到它特有的香甜的味道,那是我迄今为止吃到的最好吃的果子,包括现在的水果。我们人工种植的草莓远不及野草莓香甜。

    每年暑假我都会坐小火车去“沟里”“沟里”是对山里一个个的木材采伐点的统称。我常去的是“柴河林场”是小火车的尽头。“柴河林场”距离我家不过一二百公里,但那会儿只有一条单线火车道,客运小火车和运木头的“圆条车”都走这一条火车道,两车相遇,客运小火车就得给圆条车让道,停在站点等候,有时等几十分钟,有时会等几个小时,一二百公里的路常常要走大半天。小火车悠然在原始森林中穿行,高高大大的树木刷刷在眼前闪过,在车里只能看到树的一段,惹得我总是禁不住把头探出窗外看那树到底有多高多粗多大。喜欢去沟里是因为喜欢看钻天树木的雄伟,茂密山林的诡秘,遍地野花的绚丽,而山泉沁人的甘甜、野果诱人的甜美,山野夜空醉人的耀眼、山村夜晚怡人的宁静都有一股特殊的魔力吸引着我。白天我会和伙伴们钻进树林捉迷藏,采蘑菇,摘野果。山里有山外没有的“水葡萄”、“八里香”、“苦粒子”、“山里红”、“牙咯哒”等色味奇特的野果。山里山泉也很多,你会在树林里发现小溪,顺着小溪仰头向山上望,就会看到有泉水从树缝、草丛间汨汨涌出,于是,顺着小溪向上爬,到了泉眼处,揪下一片山丁子树叶,挽一下,折成一个小三角杯,接了山泉,或者直接用双手捧了泉水,喝下去,那清凉从口到心,到肺,到胃,直达全身,一口泉水下肚,浑身舒爽,暑意全消,再捧起一捧来,头上脸上一泼,打一个激灵,神清气爽。忘不了那感觉,那是儿时的感觉,那也是久远的感觉,却是难忘的感觉。

    走出大山二十多年了,虽然不时的也会回去,却多是因为工作或者陪远方的客人前往,去旅游景点,看天池、玫瑰峰,看杜鹃湖、火岩石,洗温泉澡,路途远,时间紧,匆匆忙忙的,总是走马观花,很难尽兴,更别说寻回儿时的感觉。其实,真正让我赏心悦目、回归自然、润泽心田的不是人人都驻足的景点,而是伴我长大的那些山水,草木、花果,纯天然的一切,那是别处没有的风景,也是别处没有的甜美。我庆幸我在那么美丽宜人的山里长大,触手可及的自然美景让我热爱生活,经久不息的山泉让我魂牵梦萦,湛蓝透明的天空让我无限向往。

    山里孩子爱山林,但绝不只是山里孩子爱山林,据说,目前每年有近百万游客慕名来阿尔山。阿尔山,北国的“桃花源”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袖珍城市,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别致的景色享誉国内外,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不远千里、万里前来观光度假。昔日慢慢悠悠的小火车早已被四通八达的公共汽车取代,两伊铁路早已通车,口岸已经建立,机场即将通航,一个新兴的生态城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已经赫然展示在世人面前,我相信,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山里的孩子一起爱着这梦幻般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