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灯

波心荡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波心荡月文集最新章节!

      除夕,一家人在电视机前守候央视春节晚会的开始。电话响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叔叔打来的。他在电话的另一端对父亲重复着每年除夕要说的一句话:哥,父母和先祖坟头的灯亮了吧?

    我的老家有着这样的习俗:除夕的团圆饭后,每家的一件大事就是为逝去的先祖亲人上坟灯。坟灯的制作简易。用透明的纸糊成圆柱状,四角支上木棍以便插在坟头上,中间点一支粗壮的烛就成。年饭后暮色渐起,大人们带着稍已懂事的孩子提上灯,来到先祖的坟前作个揖拜个年,再在坟头燃起一星烛火。很快,离房前屋后不远的田间地头和更远的荒郊野外,昏黄的灯火次第亮起来,先是星星点点,继而成线成片了。老家的人们一直相信人死后也有魂灵的,那这点点片片昏黄的光该照亮了亡灵们的归家路吧。

    坟头上的灯烛点燃了,家家户户的灯也亮堂着。按老家的习俗,大年夜灯是彻夜不灭的。——大家要守岁到凌晨迎接新春祝福新年啊——于是,在料峭的风中,远处近处坟头上的灯火与人家屋子里宜人的灯光相呼应了,闪闪烁烁,明明暗暗。天地流转间,一盏灯一片光,让阴阳相连,亲情互通。置身于通透的光亮里,唠嗑的大人,嬉耍的孩子,心里一样的踏实。在另一个世界里,先祖亲人们和我们一起守岁呢,一起祈祷祝福来年的日子呢。

    孩童时,除夕夜老家那连绵的灯火就这样亮在了我心里。

    一年年地,当年提着坟灯的我们长大了。终于在有一天,我也携着日益衰老的父母走出了老家,走离了那辉映的灯火烛光。每年除夕,父亲都要叹息不能亲手给先祖上灯。他每每在除夕之前就接连地给留在老家的大伯打电话,一再重复每年除夕叔叔对他说的话。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叔叔、父亲这些与故土家乡远离或近离的人,将累积在心底的浓浓念亲思乡情,化作了轻轻一问:祖坟上的灯亮了吗?

    声声叮咛。给先祖坟头点亮一盏灯,在举家团圆之夜,照亮远逝亲人冥冥中的还乡团聚之路,连通那血脉承传的一腔情。

    人是需要光的,每每想到这,我便感到一种人性的温暖。可遗憾的是这种习俗正在逐渐被丢失。

    听大伯说,如今在年根不回老家的外出打工人越来越多了,老家的荒坟也越来越多。在以前,老家是没有荒坟的,即便是无主的孤坟,在除夕也能拥有一盏灯。现在也有长大了的孩子不忘长辈的嘱咐去上灯的,但他们往往辨不出自家亲人的坟头,在大致的方位找个坟插上灯便不再回头了。街头室内,有更明媚的各色灯光为他们而亮,他们的除夕有更时尚更年轻的内容。

    今夜,除夕。遥望老家的方向,我毋须想象。那些坟头上的烛火是否零零星星,在寒风中黯然?

    去点燃一盏灯吧,让它不仅属于实在,而且属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