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学的沃土

斑竹若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斑竹若茶文集最新章节!

    生活给了我们多彩的世界,世界给了我们缤纷的生活。一个人如果出生在乡村,童年也在乡村,那一辈子乡村都会给人以饱满的形象。这饱满的意蕴,深藏在乡村的骨髓,是乡村文明的生命的根基,也是乡土文明的文化积淀,是文学的根脉。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很实在。换句话说,文学来源于乡村。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乡村生活中处处是文字,处处是文学作品中所要创作的意境和篇章。喜欢文学,喜欢文字,是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权利,乡村生活中所蕴藏的文学材料是无处不有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去思考,而后用文字的方式倾述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有。

    生活是一种经历,乡村经历是文学写作的起点。乡村的山、乡村的月,乡村的平板布底鞋、乡村那些头上扎着白毛巾、戴着大草帽的朴实憨厚的农民,正是许多作家寻找的草根底色,是历史赋予乡村滋养生息的文化标签。自然创造了乡村,创造了乡村文明,这毫无疑问地给了人们一份丰厚的大礼,在品尝其甘甜的同时,任人们挥毫泼墨把它变成一顿精神的饕餮盛宴呈献给后人。葛水平说,文学不是打造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可以创造生活,打造品质,却不能打造文学,文学是靠自己心灵的体验,丰富的阅历,还有身边熟悉的事物,用心灵的美丽创造出来的。我们写文学作品“要写就写我们的根脉,写我们的先祖,写出可以飞扬流动的文字来。”文学不仅养人,而且养性、养心,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到达文学那个神圣的殿堂,但是,我们要用仰望的姿势来正视文学,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创造生活。

    “在写作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底色,知道自己是谁,更要明白读书与写作的天然关系,读一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好书。”蒋韵老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写作的和读书的重要。一座清香曼妙的咖啡小屋,一条喧闹繁华的闹市小街,会激活我们写作的思路,或成为我们写作中的素材。蒋韵老师说,将来有这么一天,我拿一本名著或经典,站在马路边,让过往的路人读其中的一段,不论读得好坏,全部录音。天天如此,一直到读完,那这不也是一部很好的“中国好声音”吗?这种行为艺术能鼓励人们热爱读书,喜欢写作,唤起人们对文学的思考,同时也能给我们许多生活的启迪。生活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汶川大地震失去双腿的女孩廖智,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她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她用残缺的肢体展示给人们一副坚忍不拔的毅力,快乐地“舞出我人生”我们每一天都应该刷新自我,每天都应该有新的一页,这些会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写出或忧、或喜、或浓、或淡的篇章。从“神一”到“神十”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科学发展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元素,都是我们讴歌和赞扬的文学笔触。城市是美丽的,城市生活是多彩的。车水马龙,钢精水泥,农民工,蜗居房等等,反映现代生活的现状的文字应有尽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消防员”“最美妈妈”、“最美托举哥”、“最美公交司机”这些“最美”汇聚成一股股“最美”的文字洪流,展示给人们一幅幅“最美”的文字画面,最美欣赏,最美流传。

    文字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要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勇气和笃定信念,厚积薄发,不为浮华所动,真正沉下心来写出点东西,写出自己的作品,唱响“最美声音”弘扬“最美精神”在传播正能量中攥写生活。如果说生活是一片土地,那么文学就是滋润土地的雨滴,有了雨滴,土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