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随想

长风一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长风一啸文集最新章节!

    -

    94‘鲁迅文学院举办文学笔会。那时我写了京城路上文学梦,展示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幼稚而神秘的想象。之后我到过北京多次领略到京城的风采。这次,作为一个游者,我极力用文学的视角来思考,探秘京都的内涵,然而由于停留时间的短暂和思考视角的狭隘,加上知识面的局限性,只能向读者抛出一个引子,我们向往京城的同时,感受一下首都的魅力。     (一)京都历史感     国人向往北京,因为其首都位置;因为其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演绎了一些神秘的帝王史,也是中国的历史。走进京都,更为深切地是能够把历史展示在我们的眼前,畅想未来也是有所据有所依,一切都那么神秘而具体地让我们感受着,快乐着,愉悦着。没有到过京城的人,也许只是书本上或电视上的印象。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憧憬着神秘,永远有一种期待的美感。到了北京,迈步长安街,登上天安门城楼,踏进故宫的门槛,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任何一角,你的心灵就会升华,胸怀顿然宽广,视野是那么广阔,有如大海一样荡漾的波浪,你的心中在翻滚着,热血聚然流遍全身,而所有的感觉都来自于中国的黄土地,和悠久沉重的历史感汇聚在一起,倍感自豪。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此时此地想不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福感,当我们走出长安大街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那是一种民族优越感,全部凝聚在京都这片世人聚焦的地方。

    这种感觉一直待续着,在北京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角落。如果是游览,京城的任何一个景点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长城、故宫,頣和园,天坛和地坛,每个景点都有厚重的历史辅垫着,你总是在兴致之余发些感叹,留恋忘返,如果不是时间,你也许想更长一些地驻足,审视那些恢宏的建筑,联想一下创造奇迹的历史中,人民和帝王力量的原始构成。然而,总也不能,因为,并不因为什么,就象解读历史一样,北京城有你永远也解读不了的神秘。莫说我们城外的,就是北京人,也感叹地说“到这里也是看几个主要的,我长在北京城,就是香山咱都没去过。”的哥的京城味,足够你读半个月的,更不要说京城的文化了。

    但是有一点还是让我们值得说一说,如京都的桥,有一首就已经唱出了味道,典型的就是卢沟桥,连日本的小泉都想看一下,足见卢沟桥在我们京都的位置。稍懂一些历史的人都明白,日本的小泉看重卢沟桥,不如说是看重的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和未来,卢沟桥记载着战争的罪恶和耻辱,记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当你站在卢沟桥上的时候,你甚至还能够听到当年浴血的中华儿女们,你不再因是独特的石桥,或因为建筑风貌而走进他。一个桥就是一部书,一个日本曾经想改写的书,卢沟桥是永远也不会被改写。

    京都的门多,应该说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比拟的,正如京城的地位也是能以替代的那样。从那些路标上你能看得出来,几乎京城每个路口,都叫做门,京城这么大,路又这么多,有谁会有这么大的口气把路叫做门,只有帝王,也许这是我给自己的唯一解释。国人看重的门,已经再不是门,而是一种象征,例如天安门,前门。而且我们踏上城门的时候,你也感觉不到门的现实意义,只有历史感的沉重,让我们领略到,中国的门多,因为院落有版图那么大,走出去是多么地难。昔日王候将相,出门就等于走出了世界,闭关自守把中国与世界拉开了距离,与外界文明隔绝。也只有门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门已经打开,走出门我们并不那是门,而是一条路,一条通向未来的快速公路。历史与现实的思想交汇,从门和路的区别上就能感觉到京都的变化。

    一首京腔大碗茶,唱遍世界各地,把京都的茶文化象一个美丽的绣球一样抛向了世界。京茶的独特不在于水,也不在于茶具,而在于京茶就在皇城根。曾经我们意识到大碗茶是京城人的乡情回唱。然而,当我们把京茶作为一种文化来解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感觉一种茶馆,象一种载体,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带进了世纪。老舍是京都茶馆的老板,在中国经济初期,他就意识到了中国茶的经济含量,象所有的中国商人那样,老舍没有发展他的经营之道,而用一种厚重的文化载体,创造了一个世界名牌,从而凝聚了外海华人的心,凝聚了中华魂。当我站在故宫门前饮大碗茶的时候,我虽然没有感觉到京都大碗茶与其他的大碗茶有什么区别,但总能感觉出一种,底气从心里升起,随着茶的味道,在心中扩散,与故宫和城楼的气氛融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京城大碗茶的魅力。

    需要说的京都历史还有京剧。但我不是京剧迷,一种脸谱足够我们读半辈子,还有各种流派有京腔,那是一种中国抽象艺术,而要我们用全部身心去解读,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何况外行人。如果想了解更多,或更为详细,参观一下军事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甚至于一些有文字说明记载的建筑物,就会全面地了解京都的概貌。当我们看到老外拿着摄像机到处摄取京都建筑数理化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说不出来的味道,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国人能够感觉,而老外们,却要收取一些文化信息,那种骄傲是不言而愈的,因为京都,因为长城,因为与民族相关的标志性历史,在传播着,向世界各地,我们就会感觉京都历史在变得很薄,而透明度在不断地提高,世界东方,因京都的光彩而逐渐充满传奇和魅力。

    2001/10/16     (二)京都庄严感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课本上就看到了一张天安门的图画,看着图画,我们唱着北京金山上红太阳。注定神往,就是那时候在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作为一种理念,在很小的时候就认为,到了北京就是一种伟大和幸福,那些从北京回来的也大有到了长城就是好汉的味道,让我们这些企及翘首北京的感到心里酸溜溜的。但是北京到底伟大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总是对某种事物感到神秘的时候,才期望了解他,在了解他的时候,才能意识到他的存在的意义,在认识存在意义的时候,才会领略到东方这所以有中华民族,中国之所以有京城这个伟大的城市,就因为京都是我们心中向往的“金山”在工作的许多年里,我几乎走过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版图所及的大半个中国,很多城市的风情令人莹怀,独特的风貌至今记忆犹新,而且日记也帮了我的大忙。现在重新翻阅,还会感到北国的冰雪与南国的情调,永远象天气预报所播放的那样子,变化的只是多了一些名牌企业城,闪烁着新时代的印记。

    但是京都,不管你去了多少次,或者你在想象着,心中的感受是其他任何城市也无法比拟的,深圳、海南、上海、浙江、云贵川,你去感受吧,或者拿出一些照片,或者闭上眼睛寻思,京都的位置永远占据着我们的心。一种力量的神圣感在心中升腾,尤其是你看到了华表,看到了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被溶解的感觉,你与大地溶为一体,与长江黄河长城甚至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和乡村溶为一体,与中国的民族精神溶为一体,这是什么感觉,一种神圣的庄严感,蒸发着我们,让我们的灵魂升华。

    国旗下成长的我们,对国旗有一种陌生感;唱着国歌长大的我们对国歌也有一种生分感,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一旦面对国旗,我们总幸福地再次感受到我们看到了一种庄严的标志,听到国歌就会感受一种响彻国家版图上空的力量。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每天的每天,国旗升起或降下的时候,每个人翘首以待注视着,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不再感到弱小,不再感到孤独,有国旗同在,我们的心中就会充实而富有,象一位巨人那样,有一种尊严感。

    适逢国旗升起的时候,太阳染红了东方。我们跑好几十里路搭乘地铁赶到天安门广场,才能感受这种庄严。一些小学生举起了他们曾经宣誓的右手,那就是我们当年的形象。更有一些人含着热泪拍照或留影,我们想把这一切动人的景象传递给我们所熟悉的人们,就象电视上所看到那样你能真实地描述这一切,幸福已经源流于心,每个人不再说一句话,只用心感受,让灵魂留注在庄严里。

    我的文笔很拙,就象小学老师说的那样,文笔不通。但是我总觉得,真实的感情不是用文字创造出来的,动人的细节也不是技巧所能够形成的。你繁忙地工作,在旅行,或者沉醉于娱乐,当你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庄严,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灵魂升起,挂在祖国的上空,象一面旗子那样,随风飘动,我们就再也不会去计较文字或语词;就象运动员听到国歌响彻在体育场的上空,他不再为他的伟大成绩而荣幸,而是被一种庄严所感动;他的眼泪在镁光下闪闪发光,挂在面颊上,就如一颗明珠在世界的东方,我们总是把庄严溶化在真情里。

    京都说不清的感受就是这种庄严,而这种庄严你一直找不到,在京都的任何角落,那是一种心力所能及的神秘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