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尘星文集最新章节!

    静和我从小学开始就是好朋友了,她是一个聪慧灵秀的女孩,有点多愁善感。那时电视里正在放红楼梦,十几岁的女孩正是爱幻想的年纪,几个人也像模像样的组成诗社,没事儿吟吟诗,作作画什么的。现在再找出那些大作,简直不能看。诗一律是无病呻吟,故做忧伤,画里的人也是歪眉斜眼。真奇怪那时怎么还能被当做绝世佳作。

    除了写诗作画之外,我们也疯狂地迷上了红楼梦,每人收集了很多相关的书,图片还有磁带。记得那时为了买一本红楼梦诗集我足足攒了半年的零用钱,那本书真的不错,还让大家羡慕得不行。因为静的特质十分接近黛玉,我们也顺便送她林妹妹的外号。

    静的多愁善感主要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她是来自农村的,所以总是在心里有那么一些不必要的自卑,也十分的敏感和多疑,常常不知因为我们说的哪句就会伤感起来,半天不爱说话。记得一次一个很长舌的同学和我说,静之所以能来我们这个学校上学都是走后门的,她还和她妈妈给老师送礼呢。我听了很生气,认为她纯属造谣,像静那么清高纯净的女孩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气冲冲地拉着她到静面前对质,希望我的朋友可以像我一样理直气壮的指责她。可是静听完我说的话,脸刷的一下白了,嘴唇颤抖着,睁大着眼睛半天不说话。那个同学也吓坏了,偷偷溜走了,只有我面对着静不知所措。很久静才无力地苦笑了说,不然你以为我凭什么才能来这里读书。尽管我还是似懂非懂,还是一下子就体谅她了,因为静的眼里都是我所不能体会的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我很喜欢静的家人,她的父母很开朗和善,不像我的父母总是故做严肃。她家里有四个孩子,全部读书,这在当时的农村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难得的是她家里的孩子个个灵秀可爱。大姐坚强能干,常常可以帮妈妈忙。小妹聪明沉静,小弟狡(黑吉)活泼,家里时常欢声笑语。我常常觉得这都归功于他们开明的父母。静的妈妈是个大嗓门总是爱开玩笑的妇人,每次我去的时候,她都会逗我到忍不住开始笑为止,然后说就是想看看我的酒窝。静的爸爸不象妈妈那么多话可是却十足的幽默,总是笑咪咪地坐在一旁,偶尔插上一两句让大家大笑不止。

    每次到静家,我们都会坐在对着后面菜园的窗台上。夏天的时候,窗子都拿掉了,吹着从菜园过来的风,十分凉爽。大姐会搬出她的读书笔记和我们分享,上面有她最近读书的摘录和心得;小妹喜欢画画,也会拿她的新作来;小弟就在一边凑热闹,还得不时应对妈妈说他趁姐姐来客人时偷懒的指控。有时大家就不说话,各做各的,或捧一本书,或完成一幅画,小弟就会被妈妈指派给姐姐们拿来在井水里冰过的西红柿和黄瓜吃。有时我也陪静去山上放牛,坐在草地上看着蓝天上的白云。

    日子就这样慢悠悠的过去了,谁也没想过我们会慢慢长大。初中毕业的时候,成绩不错的静选择了读师范中专,因为她希望可以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而我上了高中,开始了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

    读了师范的静开始变得活泼一些,参加许多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投稿写作。放假的时候,我们还会凑到一起,平时就写信联系。那时我十分羡慕她,透过她的信纸,仿佛都可以感受到她丰富多彩热火朝天的生活。而我们的日子却是沉闷而又单调的,即使玩也不敢大张旗鼓,只能偷偷摸摸的。

    我上高三的时候,静恋爱了,可是我却不懂得该如何分享她的快乐了。我开始清晰的感觉到我们的距离,我总是比静慢上一步,当她开始恋爱的时候,我还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她已经结婚了,我才懵懵懂懂的开始了解恋爱和生活。

    毕业的时候我顺理成章地走上父母为我准备好的路,考大学。静却陷入了人生艰难的选择。静读的师范是定向委培的,毕业后一定要回原住地她生活的那个乡小学,除非她有门路。静的姑姑给静介绍了一个市里的男孩,男孩的家里很喜欢她,答应一定会给她办理留下的手续。静十分痛苦,不知该怎么抉择。我却一点都帮不上忙,给不了她任何意见,因为我全部的人生经历只是上学和读书。后来静告诉我她还是选择了爱情,我有点为静感到高兴。

    毕业后的暑假里,我沉浸在高考后的轻松里,和同学们去郊游,聚会。而静则开始为工作的事情奔波忙碌。她的男朋友叫国,是个才华横溢的家伙,可是家里如同静一样贫苦,甚至还不如。所以他们决定回到这边,至少她的家里还可以负担多一个人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工资将根本不能负担租房子的费用。静的父母宽容地接纳了这两个放弃舒适的生活而选择了爱情的年轻人,只是他们家里的情况实在已经很难了,没有办法帮他们更多了。尽管静和国的成绩在学校里很优秀可是他们没有门路把他们安排在镇上的条件好的学校里,他们能做的只是默默的把家里一间放杂物的小屋收拾出来给国容身。

    关于静的分配问题,我曾经和妈妈讨论过。因为妈妈有同学在县里的教育局,我觉得要安排他们两个人是很容易的事。谁知妈妈听了我的话,很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训斥我,你这个孩子胡乱说什么呀,你懂什么呀,安排工作哪儿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啊。在父母眼里,我从来都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平等的站在一起讨论过任何问题。一本正经的和父母坐下来谈论事情是我不能想象的,这次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和母亲提起这件事的我完全没有想象过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一下有点蒙了,只有嘟嘟囔囔地说,我的朋友都是很优秀的,一定合格。母亲更生气了,那有什么用,现在办什么事不要钱哪,还得踏多大的人情啊。你懂什么啊,就别给我添乱了,整天为你们操心就够我受的了。我灰溜溜的在母亲的唠叨下回了自己的屋子,心里很懊丧,为母亲的冷漠,现实和世俗感到羞愧,为什么我的母亲从来不像书上写的母亲那样的温柔可亲呢。

    许多年以后,我才完全理解了妈妈话里的含义,又为自己当时的羞愧而羞愧了。在父母为我们支撑起的天空下,我们才可以无忧无虑单纯的生活。可是正因为这样,我也完全不懂生活的艰辛,从来没有为父母分担过一点他们的心事或忧虑。我从来不了解我的父母,我们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暑假过去了,我兴高采烈地到学校报到了,静也开始上班了。也许是刚开始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收到她的来信。我开始写了几封信,后来也投入到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里了。

    大学第一个寒假来了,玩得像脱缰了的野马的我和班上的几个同学邀好了到吉林去看雾松,正兴高采烈计划着的我却忽然收到了静的信,静要结婚了,就在几天后,让我回去做她的伴娘。

    这封信给我带来的震惊是巨大的,我不能明白为什么静要结婚,因为这个人生课题离我实在太遥远了。后来静和我说,因为国一直住在她家村里的人有很多闲话,不过我对这个解释还是似懂非懂。无论如何,静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的婚礼我一定要参加。我匆匆忙忙的买了一套精装的红楼梦给静作为结婚礼物,静看到我的礼物时笑了,说她就知道一定会收到这样一份礼物,所以她一直都没有买。

    在静的婚礼上我一直都恍恍惚惚的,坐在车上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一直晃动着小学时校园里那片曾洒满我们欢笑的小树林还有我们那时幼稚单纯的笑脸,心里觉得有点茫然忧伤。可是为什么忧伤呢,是因为我们的成长吗?还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我也不知道。

    静正在给宾客们敬酒,微笑而又客气地和宾客们应酬着。静的脸庞映着红绸的棉袄显得成熟而美丽,像所有的新娘。而那份成熟是我所不熟悉的,我熟悉的只是那个敏感而羞涩的小女孩。国真的是个出色的男人,有一种可以让人信赖和依靠的气度,也正大声的和客人们寒暄着,希望这个男人可以给静幸福。

    在静的婚礼上,我显得幼稚而笨拙,可以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我面对往来的宾客不知所措,更不知该和同桌的人们聊些什么。这个世界离我所熟悉的生活如此遥远,(我熟悉的是什么呢,只有学校吧)和静一样让我感到陌生而茫然。在送给静红楼梦的扉页上我写着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有过的梦,眼前的静已经是个成熟而美丽的小妇人,她要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分担人生的悲欢离合了,再也不是那个做梦的小女孩了,那么记不记得从前的梦又有什么所谓呢。那天我十分混乱茫然忧伤。

    又开学了,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收到了静婚后的第一封信,描述了他们一无所有的生活。她说国喜欢书法,想要一张桌子;她喜欢看书,想要一个书橱,可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屋。因为没有钱在他们工作的学校附近租房,他们只能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爬起来,骑上两三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学校。夏天的时候,有时风雨很大,就要起更长的时间。冬天的时候很冷,常常手都冻得僵的把不住车把。现在天暖了可是雪开始融化了,乡间的小路上时常很泥泞,也很难走。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在学校里。只想简简单单生活的他们不得不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因为一点背景也没有的他们要有所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生活是如此的现实而残酷,我忽然不知道静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了。我从来没有问过静是不是有点后悔,因为我已经懂得了人生无法从头来过。

    又放暑假了,我又去静的家里,还是一样的温暖欢声笑语。静的妹妹上大学了,静的大姐还没有毕业,家里的负担并没有因为静的工作而变轻反而更重了,可是在这个充满笑声的家里有什么难关是他们过不去的呢。

    见到静的时候吓了我一跳,半年没见的静变得又黑又瘦。静苦笑着告诉我他们今年趁着放暑假的时候去批了一车西瓜到镇上卖。真的不容易啊,静感慨,刚开始的时候都张不开嘴吆喝。本来一斤也没赚几个钱,可是有的人几分钱也要讲上半天的价,还有地痞拿了西瓜也不给钱,晚上还要一直看着,一不留神就被人偷了。算下来,加上坏的,磕损的,百忙活了一个夏天。真的无法想象静蹲在街上吆喝着卖西瓜的情形,看着静无可奈何的脸庞,那一刻我很心痛有种想哭的感觉。忽然十分地恨国,是因为他静才由一个清新纯净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为生活操劳忙碌的小妇人。这个男人值得吗?

    “姐夫还说卖西瓜挣钱给我买新书包呢”小弟忽然在一旁喊道。“没问题,等我发财的时候,一个书包还不是小意思。”“成天就听你唠叨着等你发财的时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他呀,做梦的时候吧。”静的母亲接道。大家都善意的笑了。看着这个乐观的男人,我仿佛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积极生活的力量。也许这个男人真的值得。

    再后来静当妈妈了,我还是一样笨拙的看着那个神奇的小生命和更加成熟的静不知所措。不过从那以后,给静的信里,我很少再提我们儿时的梦了,因为静不再需要那些虚无飘渺的梦了,这个努力生活着的小妇人需要的是踏踏实实面对艰难人生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