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

宁玉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幸福农家妇最新章节!

    白玉娴完全可以预料到余家的反应,她没有感到得意,而是认真等待余庆国的到来。

    她自己做衣服的手艺不够熟练迅速,父母兄嫂都忙得分不开身,怕耽误余庆国来接她的时间,她索性花一块六毛钱请生产大队里的裁缝师傅上门做衣服。

    较之手工缝制,缝纫机做出来的衣服针脚更加绵密整齐。

    缝纫机属于生产大队,裁缝师傅的工钱要上缴一块才有工分,真正到手的只有六毛钱。

    裁缝师傅很有经验,手艺又快又好,靠着缝纫机,一天能做六七件衣服,除了这一块六毛钱的工钱,白家还需要管一天的三顿饭,上门打家具的木匠也是如此。

    相比木匠所需的时间,裁缝师傅连一天都不需要。

    根据白玉娴的要求,裁缝师傅很快就按尺寸做好了两套衣服,一套白底粉色碎花短袖衬衫配着黑色卡其布高腰西裤,一套是漂白府绸长袖衬衫配着蓝色劳动布背带工装裤,依然是千篇一律的款式,板板正正,尖领无腰身,袖口微收,白玉娴没有做任何改动。

    她担心衣服以后在清洗的时候会褪色,尤其是棉布衣服,易褪色易缩水,府绸也是棉布的一种,所以等裁缝走后,她便将四件衣服分开浸泡在溶了食盐的清水中。

    白玉娴在卧室拉起一条晾衣绳,半小时后捞出衣服搭在上面,滴下来的水用搪瓷盆接着。

    她没有拧干,怕留下拧干的衣服容易留下痕迹,不好看。

    盐水浸泡衣服的行为当然是瞒着父母,幸亏她空间里有几袋低钠盐,有一回她逛超市,父亲患有高血压,指明让她买低钠盐,她多买了几袋,剩的放在空间里,时间久了,虽然质量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标注的生产日期早已过期,她就没拿出来,这种盐细细的很快就溶解在水里,直到泡完倒掉父母都没发觉,不像此时的食盐都是粗盐,颗粒很粗。

    现在天很热,很干燥,湿漉漉的衣服一夜就晾干了。

    不是白玉娴不想晒,而是家里请了两个木匠早晚不停地赶工给她打家具,院子里到处都是刨花和木屑,风一吹就纷纷扬扬的,满院都是,容易沾染到衣服上。

    早起刚把衣服熨烫平整收好,白玉娴就听到母亲在堂屋和父亲为糖水而烦恼。

    所谓接人,就是男方去女方家认门、认亲,男方由媒人陪着上女方的家门,认一认女方的家人。如果两家离得远,时间不充足,来回不方便,小青年都会在早饭后上门,认完亲就把对象接到自己家,吃过饭下午再送回来,所以白家早上不用准备余庆国的饭食。

    饭食不用准备,糖水必须得有,总不能让女婿头一回上门喝白水。

    白家几辈子都在地里刨食儿,又办了三回婚事,哪怕白父是生产队的队长,手里也没有攒下糖票,左邻右舍更是借不到一把糖,而余庆国后天就登门了,白母急得团团转。

    白玉娴心中忽然一动,走出来道:“妈,这件事交给我,我去想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没有票,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糖。”白母又急又燥。

    白玉娴笑道:“我有个同学家住公社附近,上学时就比我们过得富余,我去找她问问手里有没有多余的糖票或者其他的票可以让给我。”

    “真的?”见女儿点头,白母生出一线希望,掏了十块钱给她,让她赶紧去找人,顺便再打些酱油和醋回来,家里的酱油醋已经所剩无几了。酱油、醋、盐、火柴和卫生纸这些东西过了极其短缺的阶段,暂时不需要用票就可以购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有阶段性的,如果有些生活用品的生产无法供应广大人民的需求,国家就会立刻发行票证而限购。

    火柴票,并不是没有。

    白家没有自行车,白玉娴挎着竹篮步行一个多小时才抵达公社,她穿着浅蓝底五色小碎花的长袖衬衫,肥肥大大的蓝色裤子,颜色褪得很厉害,已经发白了,而且手肘处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又破又旧,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颈中搭着旧手巾,满身汗,满身尘土。

    她当然没有去找所谓的同学,而是直接去供销社。在来的路上,她就从空间里拿出几张目前比较需要又可以使用的票证出来。

    供销社的规模并不大,提供的商品种类也很少。

    白玉娴仔细看了下,发现除了布料柜台挂着几件简单的成衣和几匹布料外,供销社里就只有一些油盐酱醋和一些牙刷、牙膏、肥皂、洗衣粉、卫生纸、蜡烛、文具等生活日用品,糕点柜台和鱼肉柜台是空的,烟酒柜台只有几瓶酒,副食品柜台的东西多些,但也就是一些鸡蛋、糖块、挂面和零零散散几瓶根本没有保质期且不知放了多长时间的罐头。

    白玉娴问了一下白砂糖的价钱,售货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傲慢地道:“七毛五一斤,没有糖票不卖!”她斜睨满脸汗水混着尘土的白玉娴一眼,不认为她能买得起。

    “给我称二斤。”白玉娴心里有气,把二斤糖票和一张五块钱拍在柜台上。

    她没有用面额为整二斤的糖票,而是两张半斤、两张三两、两张二两,看起来就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票,极符合当下的世情。

    售货员倒是很快就收了脸上的傲慢,伸手将票和钱清点一遍,利索地打开柜台里的大糖罐,用勺子挖出几勺白砂糖放到秤盘上,称了称,白砂糖的分量似乎不够,于是又挖了半勺进去,这次好像又超出来了,因为秤杆高高翘起,她便用勺子舀出一点,等秤杆平平显示出二斤的刻度,才将秤盘里的白砂糖倒进白玉娴自带的糖罐。

    供销社卖的这些东西都是散装的,糖罐、酱油罐、醋罐都由百姓自带,当售货员揭开醋和酱油缸的盖子时,白玉娴险些吐了。

    蛆虫!

    缸里酱油中漂浮着密密麻麻的蛆虫,而且是活着的,正在蠕动,醋缸里似乎也不干净。

    白玉娴干呕了好几声,听售货员不耐烦地道:“装啥?谁不知道散装的酱油醋都这样?吃的时候过滤一下就行。还打不打啊?打的话赶紧把罐子拿过来!”

    “不打了,不打了!”白玉娴急忙摆手,随即犹豫了片刻,她难以接受每天吃这样的酱油醋,可是在原身的记忆里对此却是习以为常,而白母叮嘱她打酱油醋,只好强忍着心中的恶心感,问道:“有没有密封的瓶装酱油和醋?”

    生蛆的酱油醋是开封后储存不当,苍蝇卵落入其中就会生出蛆虫,她终于明白毛爷爷吃红烧肉不允许放酱油的原因了。

    售货员诧异得看了她一眼,道:“有,一级酱油两毛三一瓶,特级的三毛。”

    “拿一瓶一级的酱油、一瓶一级的醋,我不打散装的了。”白玉娴忙道,她宁可多花一倍多的钱,不想吃受到污染的酱油醋。

    好不容易来一趟供销社,想到空间里的牙膏和卫生纸即将告罄,卫生用品又不能拿出来使用,也不能依靠空间里的昂贵护肤品,白玉娴接着买了四卷卫生纸、一瓶友谊牌雪花膏、两根牙刷、一管中华牌牙膏等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三条广东产的盒装卫生带,供销社所有的卫生带都在这里,因为普通社员都是自己缝制,不需要购买。

    卫生纸是妇女专用的那种,比普通卫生纸贵三分钱,一毛八分钱一卷,瓶装的雪花膏和牙膏等东西的单价也只是几毛钱,但是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好几块了。

    直到东西装满了竹篮,白玉娴才罢手。

    旧手巾盖在竹篮上,白玉娴付了钱踏出供销社,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声音极是耳熟,抬头一看,面前不远处站着一对青年男女,后者正对自己微笑。

    男的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身形高瘦,皮肤白皙,长得眉清目秀,穿着半旧的灰蓝色中山装,有一种斯文的气度在不经意间流露而出,一看就是知识分子。女的二十岁上下,穿着粉红格子衬衫,蓝色裤子,梳着漆黑油光的大辫子,浑身洋溢着劳动人民的淳朴。

    这二人不是别人,男的是郑建华,原身的暗恋对象,女的是他未婚妻,白集大队支书的女儿姜桃,和白玉娴是小学同学,因为她只有小学学历。

    “玉娴,好久没见你了,你来买东西吗?”姜桃热情地开口。

    “是呀,你们也来买东西?”白玉娴笑着点头,原身暗恋郑建华,郑建华不知道,姜桃不知道,所以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恩怨情仇。

    姜桃笑得非常爽朗,黑红黑红的脸蛋儿越发凸显出整齐而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过来给建华扯块料子做衣服。听说你有对象了,你家正在给你打家具做衣服,什么时候办喜事可要通知我一声,我和建华一起去给你道贺。”

    郑建华在一旁点头赞同,举手投足之间风度翩翩。

    白玉娴面上一红,客气了两声,“行,等定下来,到时候我告诉你,不耽误你们买衣服了,我得早些回家,我妈在家等着用呢。”

    “那好,回头见。”

    白玉娴回程中把瓶里的酱油醋倒进罐子里,瓶子收进空间,连同不能让母亲发现免得说自己浪费的卫生带放进空间,外面只留一卷卫生纸和雪花膏、牙刷、牙膏。

    同时,她又把特意带出来的油罐装满了空间里的花生油,约莫二斤左右,理由她都找好了,就说同学手里多了几张油票,十分难得,她就自作主张收下了并用自己的零花钱打油。之所以没拿出豆油,是因为百姓大多数都是以棉籽油为食,豆油甚少见,花生油还好些。

    酱油醋她也准备好说辞了,就说是自己去得巧,酱油醋新开封,所以没有蛆虫。

    看着满满一罐子澄亮的花生油,白母如获至宝,相信了女儿的话,急急忙忙地把油和酱油醋糖统统锁进柜子里,生怕放在外面被老鼠偷了,白玉娴花剩的钱直接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