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

宁玉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幸福农家妇最新章节!

    白玉娴亢奋得睡不着,躺在床上想用意识操控空间,整理今天淘到的东西。

    空间外漆黑一片,是现实中的夜晚,空间却内亮堂堂的如同白昼一般,凡是进了空间里的一切东西都会听从白玉娴的意念,也就是说她握着空间中所有东西的生杀予夺之权。

    从废品堆里捡来的东西布满了灰尘,没有一件干净,乱七八糟地堆在空间里。这些东西的突然进入,令空间中所有东西都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幸好衣物被褥早早收进衣柜,梳妆台上的护肤品也都收进抽屉,不然肯定脏得见不得人。

    空间太小,东西太多太杂,白玉娴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只好暂时放弃整理的打算。她今天来回走了好几十公里路,累得腿酸,疲惫异常,虽然亢奋但很快就睡着了,到天色大亮才醒。

    白玉娴找了个人迹罕至的地点来整理空间。

    地点在北边距离自己家有十几分钟路程的山坳,那里有一条细细的小河蜿蜒而过,而且山坳南边背着白集生产大队社员聚居地,北边就是一座山,遮挡住山那边的社员,又因为小河两边是沙土,寸草不生,几乎无人出现在这里。

    白玉娴四顾无人,先把收来的书籍包括小人书拿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竟弄了大一堆足有数百册,一册一册地拍去尘土,摊在地上晾晒。

    书籍挪出来后,随身空间中立刻空出不少空间。

    白玉娴将书籍分门别类,其中有一大部分线装书可能是出自某一个家族的藏书,竖着的繁体字,有刻本,也有手抄本,全部用上好的宣纸,刻本的字体清晰端正,手抄本的书法俊秀挺拔,甚至还有一些碑帖、棋谱、琴谱、食谱等。

    经过她检查,发现这些线装书有近代的,也有清代的,尤其是手抄本以清代居多,有不少价值,就是没有达到文物的级别,书籍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并不是孤本。那几个来不及看真假的卷轴也不是名家真迹,有清代的,也有民国的、解放后的,书法和画工十分精湛,不比所谓的古今名家逊色,但是作者似乎籍籍无名,至少白玉娴没听说过的。

    趁着晒书的时候,白玉娴把紫檀物件、铜器和废品收购站偷来的其他宝贝都取出来,连同空间里蒙上灰尘的床柜梳妆台以及装肉蛋油的箱桶等,一一擦洗干净。

    床、梳妆台、书橱和箱桶等晾干后归置空间原处,外面就只剩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宝贝。

    白玉娴先擦洗那对紫檀顶箱柜,顶箱下柜,两开扇,一对就是四扇门,里面也仔细擦洗一遍,里里外外晒干后,就将书籍和字画整整齐齐地码在其中,直到塞满了两个顶箱柜,外面仍有一百四十五册线装书和一堆小人书。

    白玉娴将装满书籍字画的顶箱柜挪回空间,安放在床尾处,又将那没装完的书籍直接装进空间,码在床和顶箱柜之间的空地上。

    她原本想将这些书籍放进书橱里,后来发现根本装不下,就改变了主意。

    收拾完所有的书籍,白玉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到落到自己昧着良心偷来的紫檀物件和铜器等物上面,仔细地擦洗一遍。

    旧时候的紫檀家具可以拆卸,方便运输,白玉娴就懂怎么拆卸,这次出来特地带了工具。

    她叮叮当当地先把梳妆台拆了,接着又拆了大案,拆出来的部件连同一起收的紫檀家具部件整齐地堆放在空间大床上,以减少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架子床最大,构造最复杂,白玉娴最后拆架子床,当她拆到床底时,不由得怔住了。

    旧时候大户人家有在架子床做暗格的习惯,听说乾隆母亲的一个架子床就有暗格,放置金银珠宝,没想到眼前这个架子床居然也有暗格,而且放着东西,暗格不大,勉强放着一大两小三个紫檀雕花盒子,还有一个半新不旧的红绸子包袱,塞满了暗格不留丝毫空隙。

    白玉娴来不及细看究竟,先将盒子和包袱取出来,把拆掉架子床后的木料堆到空间床上,又将几百枚铜钱一股脑装进铜壶和香炉,然后装着铜钱的铜壶、香炉和青铜爵、铜镜一起放在顶箱柜上方,其他就是她最后淘的东西了。

    后来淘的书籍和之前的书籍一起收拾过了,暂且不提,剩下一块砚台、一个笔筒、二十多支粗细不一的毛笔和一个铜狮镇纸占据了书橱的剩余空间,书橱放不下书籍倒可以放下这些,一面看不出年代的菱花镜和一个黑檀螺钿盒放置在梳妆台上。

    在废品收购站,白玉娴没有见到瓷器、玉器一类的废品,她猜测要么就是抄家时直接被人给砸了,要么就是废品收购站不收这些无法支援国家建设的废品。

    仓库里有一大半废品她没来得及挑拣,肯定还能淘到宝贝,可惜了。

    已利用空间偷过一次了,下次万万不能这样,如果她再看中什么东西,就花钱买回来,不然人家废品收购站损失就太大了。不一次性弄一大堆东西的话,还是可以和收购站做生意的。目前弄来的东西除了铜器需要一块多一斤,其余的字纸木料都便宜,一两分钱一斤,饶是这么着,自己这次也令废品收购站损失约在四五十元左右,想个办法补偿给他们才好。

    白玉娴擦了一把汗,看了一下空间,经过整理,里面的空地又能盛放不少东西了,改日再去废品收购站一趟,说不定依然有昨天的这份运气,就算花钱买,买一件是一件。

    这一忙活就是半天,她急急忙忙地回家做饭,主要是做木匠的午饭。

    家具的打造已接近尾声,现在的木匠非常尽心尽力,而且手艺了得,家具的相连处是相互嵌入,不需要一根钉子,就像被白玉娴拆掉的紫檀家具一样。

    白家的家具均已打好,抽屉、合页、柜门、桌椅腿等全部安装好了,今天开始打砂纸,上漆。因为是陪嫁的家具,木匠就用上好的朱漆,一层一层地往家具刷,刷一层漆,打一遍腻子,磨一次砂纸,漆上得匀,腻子打得滑,砂纸磨得光,活计非常细致。

    白玉娴亲眼看着木头变成家具,心里暗暗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实木家具,这才是良心手工,完全不是用拼凑出来的木料做家具,所以木匠的一日三餐她都非常用心。

    等到白玉娴终于有时间查看暗格里藏了什么宝贝的时候,已经是晚饭后了。

    大小盒子有暗扣,没有上锁,白玉娴就着煤油灯暗淡的光芒打开大盒子,打开的一刹那,满目都是璀璨金光,里面竟是满满的金条,每一根都是长约四寸,宽约五分,酷似小砖,并且刻着字迹,是民国时期的大黄鱼!每一根重十两的大黄鱼!

    白玉娴目瞪口呆,急忙把合上盖子,拍了拍胸口,才重新打开数了数,共有一百根。

    一百根啊,一根十两三百多克,十根就相当于三千多克,相当于六七斤黄金。大黄鱼用的是旧式度量,一斤十六两,一两三十多克。

    迅速把这个盒子重新扣好,放进空间中的衣柜,白玉娴打开两个小盒子中的一个,里面垫着红锦,嵌放着一套翡翠首饰,有一对手镯、一块吊坠、一副耳钉和一对戒指,像是出自同一块料子,质地细腻,通体阳绿,光泽明亮鲜艳,像是初春的黄杨树新叶,透过手镯可以清晰地看到红锦底衬上的花纹,而且翡翠本身完美无瑕,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

    耳钉和戒指的底托都是铂金,爪镶蛋面翡翠,两个戒指的蛋面几乎一模一样,耳钉亦然,白玉娴托在掌心里端详片刻,发现无论是雕工还是镶嵌都是民国时代的工艺,放在今天依旧不过时,时隔多年,翡翠仍然水头充足,春意盎然。

    看到如此珍贵的翡翠,白玉娴一颗心几乎跳出胸腔。

    太美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翡翠。

    她家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了,收藏的珠宝首饰不算少,也包括翡翠首饰,可是她却从来没见过这样完美的翡翠,堪称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这个小盒子里装着有价无市的翡翠,那么另一个呢?

    白玉娴急忙打开,里面也是一套同料所出的翡翠首饰,绿莹莹水汪汪,通体一色,晶莹剔透如同玻璃一般,式样古老一些,颜色更高贵更神秘,倒和余奶奶给自己的那个戒指上宝石颜色仿佛,白玉娴心头一跳,这是老坑玻璃种的帝王绿翡翠!

    翡翠以绿色为贵,绿色又以帝王绿为尊。

    玻璃种阳绿翡翠已是翡翠中的极品了,而这套翡翠却是极品中的极品,堪为至尊。

    白玉娴发现这套翡翠首饰是清代的宫廷手艺,有一对镯子、一对耳环、一对戒指和一对簪子、一串朝珠,件件都没有瑕疵,簪首透雕龙头,龙口中衔着一颗淡金色的东珠,圆润如龙眼核,极其罕见,最难得的是两根簪子几乎一模一样。

    朝珠由一百零八颗翡翠圆珠组成,颗颗圆润,目测直径近乎相同,每隔二十七颗珠子就间以一颗红碧玺佛头,金坠角、金背云、纪捻等朝珠必备之物一应俱全。

    这么看来,紫檀架子床的主人非富即贵。

    白玉娴胆战心惊地收好首饰盒,紧接着打开包袱,她拿在手里的时候感觉又轻又软,现在一看才知道里面包着绢画和绣品,一共有七幅,三图四绣,都没有装裱,尺幅大小不一,有山水、有人物、有花卉草虫、有飞禽走兽,其画工和绣工绝对臻于一流。

    家教使然,白玉娴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不过,以她的眼力,还是看出了这些绢画和绣品的价值,绝对属于文物级别,全是民国以前的名家之作。

    白玉娴又高兴,又忐忑。

    高兴是因为自己居然从废品收购站淘到这么多宝贝,随便一件都可以做传家之宝,忐忑的是不知其主是谁,自己拿在手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架子床既然落入废品收购站,并且留下打砸的痕迹,不少雕花残缺,就说明其主人家遭遇到了极大的不测,在这个时代,只有被抄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主人家落难,很有可能衣食不周,自己独享属于他们的金翠宝贝,于心何忍?

    虽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但是天知道,地知道,她自己知道,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

    可是,人海茫茫,找架子床的主人,谈何容易?

    白玉娴重新拿出一大两小三个紫檀盒子,翻来覆去看了很久,又看包着绢画和绣品的包袱皮,终于发现了一点线索。

    如果在盒子底部极隐秘的地方看到刻着两竿竹叶会以为是木匠的印记,那么包袱皮一角也绣着两竿碧翠的竹叶呢?只能说明两竿竹叶就是其主人的标志。

    为了确认心中的猜测,白玉娴又查看自己淘的其他宝贝。

    除了书籍无法一册又一册地翻看,拆卸过的紫檀家具物件和铜钱等物无法细细查看,其他方便查看的东西诸如笔砚镇纸笔筒菱花镜等她都一件一件地拿出来翻看,最终在竹制透雕竹林七贤笔筒的底部发现两竿翠竹,和首饰盒包袱皮上的翠竹极其相似。

    翠竹的刻工和绣工都十分拙劣,尤其是刻工,与盒、筒的精雕细琢极不融洽,倒像是主人特意留下自己的印记一般。

    看来,要想找到这些宝贝的主人,就得先知道翠竹代表的意义,以及来历。

    白玉娴记在心里,决定以后留意此事,而且不打算动用这些宝贝,只是她没有纠结太长时间,随着家具正式完工,余家父母上门拜访的日子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