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薛宏举睡了

李郎憔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降仙奇缘最新章节!

    朱传宗道:“说的极是,可是皇上看重翰林院的人,我们有什么办法?”二人都摇头叹气。过了些日子,朱水月受老太君、朱夫人和嫂子华采云之托,带小郁和暖云来看望朱传宗。朱水月等人不能进翰林院的,便在外面的客栈相见,恰巧被朱传宗的同学们遇见。其中便有何治啸。何治啸本来是不大瞧得起朱传宗的。

    可是自从见了朱水月之后,惊为天人,回去之后,脑中日思夜念,便忽然对朱传宗热情起来。

    称兄道弟,亲密的不得了,朱传宗哪还不知道他的心思,没理他,谁知道何治啸越挫越勇,毫不在意,弄得朱传宗也没了办法。恰逢翰林院放假,朱传宗回家省亲,何治啸非得要跟着去他家拜访。朱传宗摆脱不了。

    心想:‘让你吃吃苦头也好。’二人到了朱家,何治啸拜见了朱传宗父母,朱佑继很是夸奖他,说他懂得礼貌云云。朱传宗心里明白:‘还不是因为何治啸是安王爷外甥的缘故?’也不敢说破,只得唯唯诺诺。

    何治啸住在朱府,哪里是来拜访的,只是为了见伊人一面,可是大家闺秀,岂是那么容易见到的?过了两日,连个影子也没看到,没办法只好厚下脸皮去求朱传宗。朱传宗大怒。

    心想:‘你把我朱家当做什么?’面上笑道:“我知道你的心思,我替你安排就是,不过我姐姐脾气甚大,你要是出了什么事,可别怪我。”何治啸一听能够见到梦中情人,什么都不怕了。

    再说他地位高贵,一般女子对他自然另眼相看,他便自以为英俊不凡,女子一见他自然都会喜欢。这天夜里,朱传宗把他带到后花园,在门口道:“你进去吧!我姐姐此时在拜月吟诗呢!”

    何治啸大喜过望,谢过朱传宗便进去了,远远见一女子隐约在对天播告,何治啸急冲冲便过去了,哪知道不知怎地,脚下一滑,竟然跌进了旁边的湖中。何治啸在水中扑腾着。

    听见清脆的笑声,等上了岸,浑身湿淋淋的,狼狈不堪,却也不顾,连忙四周张望,可周围早没了人影,哪有伊人芳踪。何治啸回去之后,也不敢埋怨朱传宗,只怨自己不小心,朱传宗见平时不可一世的何治啸转了性子,不由诧异。

    心想:‘爱情的力量如此之大,能改变人至此吗?’想起水灵儿,不由发呆。何治啸再求要见朱水月,朱传宗倒不想再戏弄他了,直言道:“我姐姐看破红尘,想入道门,她不会见你的,何兄,还是死了心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以何兄的身份,就是金枝玉叶也不成问题。”何治啸呆呆地道:“她?她通道家?要做女道士?”一脸失望和疑惑的表情。

    第二天,何治啸很伤心地回家去了。朱传宗回到翰林院,听说何治啸病了,请假没来上课,心想:‘这家伙活该,敢打我姐姐的主意,得了教训真是活该。他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次受了教训,以后就不那样张狂了,’想想高雅美丽的姐姐对那些高官子弟一点都不假以颜色,却对自己百依百颙,不由心满意足,得意的很。这天朱传宗边吃早饭,边看官报,自从从宁治省回到京师之后,他养成了每天都读官报的习惯。

    一会儿他皱起眉头,心里有些不高兴,原来官报写的是这样一则消息:今天清晨,在百忙当中,左丞相李毅衡大人抽出时间来到京城一处集市,倾听百姓声音,了解民间疾苦。

    左丞相大人来到一家粮店,问起店里销售米、面、油的情况。左丞相大人问:“馒头多少钱,涨价了吗?”店小二道:“一个四文钱,没有涨价。”

    “面卷呢?”“也没有涨价!”李大人非常满意,点了点头,接着来到隔壁的豆腐店,问道:“豆腐多少钱?”左丞相指着热气膀膀的新出的豆腐。店老板道:“九文一斤,价格一直没变。有大人的关心,我们老百姓都很感动啊!”在旁的京师户部侍郎章大人向李大人禀告说:“近几个月来,京师针对部分粮油价格上涨趋势,加大了供应,像老百姓平时需要买的馒头等食品,价格都没有调整。

    不过,粮食和面粉等价格一度有一定程度的上调。”“价格上涨,你感觉怎么样?”左丞相李毅衡问正在买米的一位百姓。

    “谢谢大人的关心,如今是太平盛世,我们还有一些钱,这点涨价对我们没太大影响。”那位百姓十分激动地说又道:“我们生活很好。”“老百姓生活安稳,我就放心!”左丞相李毅衡说。

    路过的百姓听说左丞相李毅衡来到店里,都纷纷过来给磕头行礼。左丞相李毅衡大人嘘寒问暖,和百姓们热情闲聊着,百姓们都对李大人如此关心百姓感到激动,都赞扬皇上圣明,皇恩浩荡。

    一直开到掌灯为止,左丞相大人才和随从返回官邸。朱传宗看了新闻,觉得难过,心想:‘现在小老百姓日子越发难过了,那些商人背后都有官府做靠山,心太黑了。

    李大人看来是个好官,可惜心太软。可恨我现在官太小,要是日后等我掌朝,定把这些吸人血的贪官都杀了,’心里颇觉不爽,便出去散心。街上非常繁华,人来人往,朱传宗逛了一会儿,他不常来倒也觉得有趣,不觉走累了,便进一间茶馆休息。茶僮见客人来了,提壶续水,满面春风,热情有加。

    这个茶馆很热闹,来喝茶的人中有退职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在家享清福的官员的父亲等等。

    因此茶馆设置许多舒适豪华的单间,并且给每个单间起的名字都能表明来者的身份和地位,诸如:翰林、学士、少卿、侍郎等等。大梁国人都好虚名这点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走路时。

    除了架子端的十足,恨不得脊背上写明自己是什么官员或者是什么商家富贾,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是酒楼饭庄,还是烟花柳巷,都派头十足,讲究所谓的品味。一句话:只要有了虚名,其他可以在所不计。

    茶馆老板看准了这点,投其所好,让这些人到茶楼小憩时坐到和他们身份地位相符的雅间里,那种满足感和炫耀感仿佛使他们又回到了春风得意的过去,一边品茶,一边为他人讲述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业绩。

    朱传宗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茶馆,见各间都是高谈阔论,吹嘘得不得了,和他去过的小地方的茶馆可不一样,这时只听几个退役的士兵,他们到标着“参将”的单间,呵五吆六,吹嘘着当年如何打仗,如何杀敌,以一当百的事情,似乎他们当年都是领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军官似的。

    朱传宗见他们的声音唯恐不大,别人听不见似的,大是鄙夷,正想离开,忽然看见薛宏举摇摇晃晃走了进来。朱传宗连忙叫他,薛宏举到他身边,笑道:“你怎么在这里,我们读书人,应该到那里。”说着拉着他到写着翰林的雅间去了。

    茶僮过来上了茶。薛宏举对茶僮说:“你刚才说‘请喝茶’,严格地说,这‘请喝茶’三字用得不准确,应该是‘请品茶’,虽然是一字之差,‘喝’字俗不可耐,‘品’字耐人寻味,而显其优雅。”

    薛宏举不管茶僮听与不听,他还是絮絮叨叨地从某朝视茶为贡品直讲到哪个研究贡茶的制法写成大观茶论等等。

    讲完之后茶僮仍是笑脸相陪,没有走的意思,他才意识到这不是翰林院,茶僮也不是他的门生,所以不走是等着收茶钱。朱传宗笑着付了钱,道:“老伯,你在哪里喝多了啊?我送你回家去吧!”

    薛宏举道:“我才没喝多呢,我知道你是翰林的学生,你别瞧不起我老头,我也是中过举人的。要不是我被人冒名顶替,我早就进翰林院啦!现在说不定当什么大官呢!那样的话,光宗耀祖,多么风光啊!”朱传宗听他絮絮叨叨的,觉得厌烦,道:“薛老伯,您家里有什么人啊?这么晚了您还不回家,可要叫他惦记啦!”他曾问过老人家里情况的。

    不过没留心,早忘记了,薛宏举笑道:“我只有一个女儿,嘿嘿,说起我女儿,那可真不是吹的。她温良贤淑,美貌赛天仙,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家的公子追求呢!

    可她就是不愿意。她啊,又聪明又能干,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针绣绝技,她可会了个十成十。我这女儿啊,心气太高了!”朱传宗哪里肯信,笑道:“你有这样好的女儿,还不赶快回去,省得她惦念。”说完扶着他走出茶馆。

    一路上薛宏举腿上虽然踉跄,可是嘴却不闲着,都是说他的女儿如何如何好。道:“我女儿是天下第一孝顺的女儿,我这么多年来没有事做,都靠她养活,可她从来没说过老头子我一句坏话。”朱传宗笑道:“那她多大了?”

    薛宏举掰手指头算了算,道:“十九了,丑时生的,可是大丫头了,该出嫁了。”朱传宗道:“刚才你还说她养活了你好多年呢!那她几岁开始做活啊?”

    薛宏举叹道:“她从十三岁就知道养家了,可真是个乖孩子。”朱传宗本来以为指出他说话的漏洞,他便不再吹了,可听他解释的天衣无缝,看来似乎真有女儿一样。

    不由狐疑道:“那你说你女儿非常漂亮吗?”薛宏举道:“是啊,她长的像她早死的娘,她娘可是宫女出身,嘿嘿,那模样可是千里挑一。”

    朱传宗越听越信,不觉到了他家,可是屋里没人,薛宏举睡了,并将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门关了,朱传宗不敢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