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一个集体的民间写作时代的开始

白馬非马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zqccw.com,最快更新白馬非马文集最新章节!

    在中国诗歌史上,建安诗歌、唐诗、宋词等的兴盛都与当时的政治势力的爱好与倡领有关。在这样的时代,诗歌成为统治者心灵的“后花园”(汪涛语),诗人借助诗歌扬名立万,封官加爵。

    政治左右中国诗歌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诗人现世的际遇。一部中国文学史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新诗的历史临近百年,诗歌和政治的关系在这里又一次得到印证。

    一直以来,人们从新诗的文本、读者群落上展开分析,而鲜有人从政治方面思考。新诗的碎片整理工作让更适合的人去做,而我,从政治的角度,对新诗百年的历程做一次粗疏的梳理。

    在时间上,大致分三个阶段:

    1、创建时期:1918年--1949年

    1918年,中国新诗首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期,即一月号上。内有胡适、沈尹默、和刘半农三人的九首诗。

    发轫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国新诗,从开始就因为其社会思潮背景,而烙上政治式思维的印痕。随后中国处于动荡战乱时期,一部分诗人将诗歌作为革命的武器,比如闻一多、郭沫若、何其芳、田间等;另一部分诗人继续追寻诗神隐秘的唯美的踪迹,比如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穆旦等。

    2、诗人的缺席:1949年-1978年

    建国之后,诗人完成了从诗人到政治的蜕变。

    政治开始正式左右诗歌的灵魂。

    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作为一个诗人,尽管是旧体诗人,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诗歌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出于统治的需要,诗歌逐渐成为政治的工具,诗人则用来装点门面。大一同的诗歌逐渐走向了百花齐放的反面。

    尽管这样,诗人却换取了优裕显贵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名诗人当中,担任重要国家职务的很多:

    郭沫若: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艾青: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郭小川: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

    贺敬之: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原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宣部副部长。

    冰心: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诗歌作为上流社会的神话被人民仰望着,即使文革时候的诗歌已经名存实亡,它在人民心中,仍享受着无上的荣誉。

    诗人的头脑集中在毛泽东那里。而同时代诗人的人格是缺失的。诗人的自由意识,在郭沫若、何其芳的创作后期,荡然无存。

    这是一个诗人缺席的时代。

    3、集体的民间写作:1978年-至今

    1978年底,今天诞生,标志着集体民间写作时代的到来。

    诗歌振聋发聩的声音缔造了一个空前的神话:人们争相传颂,诗社风起云涌,习诗者趋之若骛。多数是前来淘金的。

    诗歌股票综合指数一路飙升,谁也想不到这也是泡沫经济,而且很快就会被套牢一生。

    86年诗歌大展赶上了世纪的末班车,犹可以凭借过去人民对诗歌的余温,分享一下诗歌带来的荣光。

    诗歌的泡沫破灭于80年代末。接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金钱成为这个时代的旗帜。

    “经济作为这个时代的巨人代替了中国几千年的梦想。与此同时,作为精神之父的诗歌已退为可疑的观望者和冥想者。今日中国暂且不需要精神,它急需金钱来填充贫乏而渴欲的胃。”

    自食指以来,诗人生活困顿、命运多艰,疯的如食指、出国的如北岛、自杀的如海子、更多数下海经商忍痛离开诗坛、以及许多被不健全的诗坛机制埋没的优秀诗人,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独独没有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领袖诗人和杰出诗人:

    食指,大部分时间住在北京某精神病院。现租居北京某处大约10平米的陋室里,清贫异常。

    北岛,1989年4月移居海外。在欧美多国担任教职及驻校作家,现居美国。

    顾城: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隐居激流岛。自杀。

    舒婷: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诗人从上流社会跌落到民间,一个诗人的“夜半时代”悄然到来。

    (王蒙也许算一个比较优秀小说家,小说这些年的异军突起,除了题材迎合了时代发展之外,跟他执政文化部长期间不无关系。)

    86年诗歌大展是上个世纪集体的民间诗歌写作的最后狂欢。由于对诗歌未来走向的严重估计不足,盲目乐观,促使一个狂飙突进运动流产。

    这次活动暴露了诗作者群体的诸多缺陷,是一次人性弱点的总曝光。由原来的急功近利到后来的不择手段,由原来的假模假式到后来的不知廉耻,由原来的伪抒情到后来的伪流氓,由原来的期待名利的光环到后来的气急败坏,由原来的媚俗到后来的媚骨,期间的脉络清晰,发人深思。

    当下诗歌处于历史以来的无政府状态,在网络更加显现(请参阅本文的下篇:网络诗歌:一群渴望招安的梁山莽汉)。好比弃儿,有饥寒的危险,也有自由的便利,可以不学习,因为没有人逼你进学校;可以骂人,因为愤世嫉俗,没有家教;可以大打出手,杀富济己,因为我穷;诗人沦落到如此境地,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怜,也是当代诗歌的不幸。

    反文化反崇高等是必要的抗议,但跌落到自暴自弃,就是道德的缺席。

    综观之,食指、北岛之后的中国诗歌已经全面彻底地沦为民间。

    可笑的是,后来的伊沙们还标榜什么民间写作,什么盘峰论战,纯属欺世盗名之举。

    结语

    诗人是政治的镜子,或者是镜子背面的不可见的良知---它决定了镜子的可见和真实。没有诗人,政治将不再照见事物的本来面目和人性的污点。

    郭沫若在晚期曾悲叹他所处的时代是非诗人的时代,曾痛苦于政治窒息了诗歌。而现在,政治的弃妇---诗歌,却在孤独凄凉的晚景的夕照里,追忆起已逝的年华:毕竟那里有些热闹,有些失落所渴欲的虚荣、显赫、丰功伟业。

    郭沫若,是当代伪诗人的一个恍若隔世的晓梦。

    且让那些人自怨自艾去。我却迎接和拥抱着这个伟大的集体民间写作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代,政治解放了诗歌的桎梏,回归人性与自然,任凭大地草泽风吹草长,这无论如何,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聆听和专注于心灵成长的诗人,都是一件幸事。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大浪淘沙、野性勃勃、去伪存真的时代,这是一个洞悉世相、历尽艰辛,终将成就伟大诗篇的时代。相信吧,伟大的诗人必将诞生在我们中间。